大连保税区形成物流产业集聚

2009-9-5 12:3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鲍晓倩李天斌单超哲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变化,许多保税功能通过海关政策功能的释放在保税区外也能实现,保税区的政策优惠吸引力越来越小,而单纯的保税物流与出口加工也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大连保税区开始探索一条保持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 “突破性”发展道路。
    对于伊新(大连)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田成人来说,7月份是值得庆贺的一个月,当月伊新物流的货运量达到了2008年货运量最高时的80%。高田成人高兴地说: “2008年年底到2009年1月,我们的货运量一度跌到谷底,现在恢复增长的势头很快。”
    由于地缘优势,大连市聚集了不少日资企业。伊新物流由日本知名贸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投资建立,2007年2月入驻大窑湾保税港区。“我们过去主要为日资企业做物流,在港区内建设了仓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仓库。现在,我们有40%的客户是国内的企业,将来希望能达到50%。”高田成人说。
    2009年上半年,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实现保税业务货值21.7亿美元,同比增长60%,实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口岸集装箱货运大幅下滑形势下的逆势增长。
    在大连保税区物流发展局局长刘书超看来,大窑湾保税港区的逆势增长得益于区内已经形成规模的物流产业集聚和区内完善的产业链。“保税港区里物流企业66家,占企业总数的77.6%,此外还有贸易企业14家,加工企业2家,其他类型服务企业3家。”
    2007年8月20日正式封关运作的大窑湾保税港区,融合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和功能,在税收政策上实行进口货物进港保税、出口货物进港退税、港区内不征增值税,并具备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四大功能。
    “从2004年开始,在大连保税区主导下把保税区功能与港口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区港联动’,到2006年8月大窑湾保税港区正式获批,再到大窑湾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两年。大连保税区瞄准了国家把大连建设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机遇,依托港口,依托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逐渐集聚了临港物流产业。”刘书超说,“两年来,大窑湾保税港区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340万标箱、操作船舶3600艘次、货物进出口300亿美元、保税业务货值70亿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大窑湾保税港区的物流业务带来一定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东芝彩电为应对危机调整了进口液晶显示板物流模式,利用大窑湾保税港区政策优势,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手段开展配送业务;为进一步控制成本,佳能公司在大窑湾保税港区租赁2万多平方米仓库,实现工厂零库存管理和集运出口。
    如今,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货物品种逐渐增多,从汽车配件、钢材及金属制品、服装面辅料、机器设备及零部件等领域,逐步扩展到集成电路系统、液晶显示器、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大窑湾保税港区与大连市产业发展互动关系密切。英特尔投资60亿美元、2010年投产的大项目落户大连,已经带动了东方海外物流、近铁物流、京大物流3家物流企业,下一步能带动几十家物流企业为之服务。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完善的海运物流服务、实现两小时物流即时保障的保税港区,也是英特尔落户大连的重要因素。
    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腹地不仅仅是大连,而是整个东北。东北经济的快速发展、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物流企业扎根,而保税港区内的物流企业集聚也辐射带动了整个腹地经济的发展。
    周咏是大连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怡亚通这家总部设在深圳的供应链企业集团选择大连作为其东北业务的基地,在大窑湾保税港区内和区外都建立了物流仓库。周咏说:“怡亚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是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还包括订单管理、结算等。我们进驻大连是因为东北地区企业的国际贸易在大连最为活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