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短出海距离变成最低出海成本 拉动跨越发展

2009-9-4 19:5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沿海发展,港口是龙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陈吉余,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严以新呼吁: 
  
推进沿海港口群建设,必须厘清需求,合理定位,防止求大求全形成浪费;必须优化港口服务功能,真正把最短距离转化成最低出海成本,最大限度吸纳区域内以及中西部物流,拉动港口跨越发展。 
  
淤泥海岸照样能建大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江苏沿海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很多人喜欢援引这句诗,然而,这片经济洼地的春天能否来得更快,取决于很多因素,尤其是沿海港口群的发展。 
  
港口是通向海洋的窗口,受制于自然条件,江苏沿海虽坐拥千里岸线,港口建设却滞后于沿海其他省份。“江苏沿海港口建设,突破自然条件制约,时机已成熟。”跑遍江苏沿海的陈吉余说,江苏沿海仅连云港有一段基岩海岸,其余为淤泥质海岸,过去总以为回淤难解决,建港条件太差,加之灌河受困“拦门沙”一直未得到很好开发,海运、水运滞后,导致工业、商业发展落后。 
  
“淤泥质海岸建港的难题,‘拦门沙’的难题,在技术上都已解决!”陈吉余很肯定地说。大丰港的建设,为淤泥质海岸能建大港,提供了例证。有人担心,淤泥质海岸建港成本过高,是否如此?较之基岩海岸,大丰建港成本多出近6公里的导堤和栈桥,花费两个亿,平摊到6座已建或待建的码头上,等于每座码头多花3000多万元,这并非不可承受。专家认为,江苏沿海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完全能够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港口建设,资金不会成为大问题。 
  
“集群”重在链接港口与需求 
  
“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这句话,最近频频出现于媒体报道,显示出江苏沿海港口发展的方向在“集群”。“港口群”不是简单的港口叠加。“群”,建立在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基础上。包括港口建设,包括产业布局,屡屡陷入同构,主要因为缺乏对区域个性的精确把握。港口“集群”,需要发现目标市场,在港口与需求之间建立“群”的链接。 
  
“连云港不仅是江苏沿海港口群的龙头,而且,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长三角北翼国际航运中心,是全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陈吉余认为,这是连云港特殊的区位所决定的:它是沿海与陇海兰新两大经济带的交汇点,要向广袤的中西部传递沿海板块的经济辐射,为它们加快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连云港吞吐的物流,60%以上来自中西部,也证明国家定位之合理。作为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对接的西桥头堡,是鹿特丹这样的世界级大港,而新欧亚大陆桥连接各大主要经济体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为连云港建设国际性远洋综合港,提供了长远空间。 
  
连云港瞄准全球大港,那么,盐城和南通沿海又该如何定位?专家认为,自然条件有差异,需求有差异,不能简单复制连云港。 
  
无论盐城还是南通,都具备独特的区域个性。盐城东望日韩,西襟苏北腹地,建设特色产业港,有相当的市场空间。大丰港码头设计吞吐能力80万吨,今年运量可达200万吨,这是需求推动的结果。专家认为,以大丰港为代表,盐城沿海港口应重点服务区内产业发展,围绕汽车制造、石化等临港项目,多建专业性码头;同时,考虑盐城以及邻近区域是国内重要的农业产区,应加快建设粮食专用码头,为苏北、皖北、豫南等地农副产品转销国内,出口国外,打开海上通道。抓住特色内需,盐城沿海港口成长性不可低估。 
  
至于南通,最大的区域优势是江海相连,是向苏中、苏北传递上海辐射的桥头堡,海港建设也应集中于此。专家认为,南通港口群,除了服务本地产业发展,更要处理好与长江沿线港口,以及与上海港的关系,结成合作与多赢的“群”。长江之于南通,如同陇海兰新铁路之于连云港,它大大延展了南通沿海港口的服务半径,覆盖包括江苏沿江地区在内的长江流域,加强与沿江港口的合作,江海联运,打造服务长江流域的能源、原材料、综合性物流基地。而对于上海港,南通港要给崛起中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好“翅膀”,当好它的“喂给港”,而非不切实际地扮演竞争者。严以新打了个比方:南钢建在南通港,每吨铁矿石的物流成本可节省300元;宝钢建在南通港,可大大节省商务成本。处理好这两组关系,以洋口港为中心的南通沿海港口前景看好,完全能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成,成为长三角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多位专家建议,全省应加快完善海港的集疏运体系,只有与水路、公路、铁路等密织成网,海港才能吸纳更多物流,服务更远区域。 
  
最短出海距离≠最低出海成本 
  
港口做大,取决于需求旺盛。作为江苏经济发展薄弱区域,沿海三市制造业相对滞后,拉动海港发展的内需,短期内难以迅速扩张。有观点认为,自己建港,省内距离最短,能占“近水楼台”之利;对于陇海沿线,连云港出海距离最短,吸附中西部物流优势明显。 
  
这种乐观,在专家看来,其实值得担忧。就港口分布而言,江苏北有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南有上海港、宁波港,相对于起步较晚的江苏沿海港口,这些亿吨大港竞争力更强。即便在苏北地区,很多物资并非选择连云港,而从青岛港或上海港出海。舍近求远,道理很简单:最短直线距离≠最低出海成本。 
  
以连云港为例,作为亚欧大陆东桥头堡,论空间距离,是陇海兰新沿线11个省份最近的出海口。在国内海港中,连云港也以腹地空间最大为优势。但是,这个腹地也是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的腹地,只有综合成本最低者,才能成为竞争优胜者。这综合成本包括:运费与时间、港口服务能力、出海航班……面向陇海沿线,即便比青岛港近三四百公里,如果铁路运力不足,服务能力不足,货物很难运来,很难上船,综合成本同样没优势。 
  
专家建议,无论吸引省内物流,还是竞争中西部物流,江苏沿海港口必须锁定最低出海成本,优化设施,提升能力。在短短四年内,连云港吞吐量实现翻番,跻身亿吨大港,就是靠不断降低出海综合成本,吸引更多的中西部物流取道连云港。目前,连云港已在陇海沿线十几座城市开设窗口,并在多个城市建立“无水港”,在货源地完成通关手续,货到连云港直接上船,比以前至少节省一周时间;增开面向中西部的点对点“五定班列”,提高面向欧美货轮密度,保证中西部物流更快抵港,更快出海。严以新认为,连云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提速,加强与各大船运公司合作,引进品牌物流运营商,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单纯降低运费空间有限,而优化服务空间无限;个性化的良好服务能为客户省钱,而粗放的服务,则可能把“最经济的报价”变得不“经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