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新世纪中国发展新引擎

2009-9-30 2: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印证了上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的历史巨变,进入新世纪,拉动中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天津滨海新区,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统计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800亿元。今年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2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3600亿元。昔日的盐碱荒滩,如今已成为天津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促进环渤海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15年迈上3千亿台阶

  十几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滨海新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从1993年生产总值112.36亿元增加到2003年1046.3亿元,滨海新区GDP增长迈上第一个千亿元台阶历经10年,此后又用了5年时间实现GDP连续迈上两个千亿元台阶,2008年达到3102亿元,占天津GDP总量48.8%。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宣布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纳入全国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确定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城区的功能定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2007年5月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确立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海新区的总动员令。制定实施了滨海新区“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发展策略,打响了建设滨海新区核心区、响锣湾和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南港工业区和轻纺工业园、东疆保税港区、临港工业区、中心生态城、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北塘片区、西部片区战役。目前“十大战役”已进入全面整体开发建设阶段。如今,天津新区处处是火热建设场面,每天都有重大项目签字、开工、竣工、投产。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1576.83亿元,同比增长23.0%,增速快于全市6.8个百分点,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着主力引擎的作用。

  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鼎力支持

  为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和天津市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2006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滨海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出口加工区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企业,继续执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前款规定的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滨海新区内企业的固定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滨海新区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2007年9月,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财税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化财税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多项财税政策,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大举措。明确进一步完善各项财税政策,通过地方财政专项补助等方式,努力营造与经济特区、浦东新区同等的财税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手段,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努力提升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优势。将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的现代物流企业,具有高端服务技术的现代服务企业,以及填补产业行业空白的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将原属于市级固定收入的金融保险信托等企业税收下放新区,充分调动新区招商引资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税收属地化征管制度,对企业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缴纳的流转税和附征税费,一律由生产经营地所在区县税务机关负责征管;对新区建筑施工企业在注册地以外区县施工的工程项目,其应缴纳的流转税及附征税费,由项目坐落地税务机关负责征管。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填补产业行业空白、具有战略意义和产业化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不断增强新区经济发展后劲。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布局调整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工业战略东移以及向其他区县发展。增加科技专项、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投资落户天津,重点支持经济带动力大、行业配套性强、税收贡献率高的行业和企业。支柱产业基地成长壮大在财税政策的作用下,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开发建设主要依靠石油化工、造船等国有工业,如今这里秉承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理念,全力构筑产业高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新型优势产业加快“东移”向新区聚集。重大项目逐步形成“三个一批”发展格局。空客A320飞机、新一代大推力火箭、3000万吨原油、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百万吨PVC、300万吨造船、120万辆汽车、1.5亿部手机等支柱产业基地成长壮大。滨海新区工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从1994年67.6%上升为2008年的7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7%。2008年,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616.8亿元,比1993年增长30倍。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个研发转化中心建成运营。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中心初具规模。一批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纷纷落户于此,构筑发展新优势。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累计引进三资企业项目7708个,投资总额超过800亿美元。“北方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初步显现。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兴建230家企业。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滨海新区注重遵循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建设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今年上半年,新区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738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8.5%。中新天津生态城探索21世纪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新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城。

  服务功能辐射世界各地

  近年来,滨海新区大力兴建现代化港口、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等交通设施,不断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天津港从1952年重新开港时年货物吞吐量不足74万吨,到2008年吞吐量提高到3.58亿吨,居身为世界第五大港。近日,国务院批准天津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天津港口岸扩大对外国籍船舶开放范围,涉及东疆保税港区、北疆港区、南疆港区和临港工业港区共75个泊位,并批准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海关、检验检疫和边检机构。

  伴随港口核心载体发展,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渐兴起,滨海国际机场第二跑道投入使用,京津城际延长线、津秦客运专线、中央大道、津汉快速路等项目正加快推进。未来3年,滨海新区将实施177项重大工程,建设层次齐全、满足各种类型交通需求的铁路及轨道交通;建设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和我国北方最大散货主干港及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散货主干港;建成国内主要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及我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地。滨海新区与北京、环渤海等地交通将更为方便快捷,区域整体功能和服务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