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变革对中国钢材市场的重大影响

2009-9-30 1: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分析商品市场,一定要抓住市场大势。所谓市场大势,就是一段时期商品行情的趋势走向,即决定性因素。没有疑问,2009年的市场大势就是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是世界各国的“救市”措施。那么,2010年内的钢材市场大势是什么?应当是世界经济复苏和转型。由于世界经济失衡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金融危机过后,将会出现以中美经济转型为领导的世界经济转型,从而对全球钢材市场运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个一段时期之内的市场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世界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谓世界经济转型,就是要改变一段时期以来,美国主要依赖借债和印刷货币,无止境地消费全球商品,导致巨额贸易逆差和天文数字债务;而一些东亚国家,比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则向美国市场提供各种商品,产生过量贸易顺差和过量储蓄的失衡局面。
所以,世界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内容就是:一方面美国增加储蓄,扩大生产和积极出口,包括高新技术的出口,由过度消费和过量进口向适量生产和适量出口转型,逐步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大体平衡,实现支出与收入的大体平衡;另一方面中国等东亚国家则减少储蓄,提高消费比重,庞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资金储备大规模地向国内需求倾斜,由世界工厂向世界最大消费市场转变。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人必须“自己养活自己”,必须扩大高新技术和其他商品出口,不能够依赖制造金融泡沫、印刷美元“敛财”,进行所谓“公开抢劫”。与此同时,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人民也要过更好的日子。所获得的资源,所收益的资金,所生产的商品,绝大部分要用于国内需求,较快地使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具体来说,就是要更大幅度地提高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加大财政资金向教育、医疗、公用设施、环保等方面的倾斜,将消费基金比例逐步提高到GDP的50%以上,而不是很大的部分用于出口(包括为出口而进行产能投资)和购买美国国债。 
这种经济贸易指标的反向变化,应当是世界经济发展恢复平衡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世界经济转型对全球钢材市场运行格局的重大影响
以美国和中国为领头羊的世界经济转型,是本世纪以来的一次全球性经济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势必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钢铁贸易、加工制造、原材料等多方面市场运行格局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初步分析,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长期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 
随着美、中经济转型的开始和逐步实现,中国国内需求潜力的极大释放,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继初级产品和投资品之后的全球最大消费品市场服务性消费市场。这种将超越首先在为数不多的个别商品领域实现,然后逐步拓展到多数商品领域,包括汽车、住宅、运输、旅游、金融、环保等许多方面。
在中国在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品市场和服务性消费市场的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依然持续,两种利多因素的叠加,将使得中国钢铁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6亿吨,甚至更多的粗钢年消费量至少持续10年,或者是10年以上的时间。
(二)钢铁及原料行业增长更多地依赖中国国内需求
随着中美两国经济的转型, 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6亿吨的粗钢消费水平的长期保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钢铁及冶炼原料行业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中国国内需求。在此过程中,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强大的经济增长发动机之一,当然也是世界钢铁及冶炼原料行业增长的最强大发动机。“中国购买”,将逐步成为国际市场举足轻重的影响因素。
(三)中国钢铁出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此次金融危机,境外需求急剧萎缩,导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大幅滑坡。随着世界经济的触底回升,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将会逐步回升。近几个月中国钢材出口量连续环比增长的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钢铁产品的出口情况会显著好于上半年,并且在今后若干月份内有可能出现同比增长局面。但是,这种出口速度的回升,只是一种恢复性增长。随着美、中经济为首的世界经济的开始转型,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国内市场,中国钢铁资源和产能优先满足国内需求,以及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影响,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规模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既不会像世界金融危机时期那样大幅跌落,也难以重现金融危机以前2007年近7000万吨(含钢坯)的规模水平。并且其直接出口量占同期国内产量的比重却会显著下降。如果2010年中国钢材出口折合粗钢在2500万吨以内,如果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约为6亿吨,那么,2010年中国粗钢出口占同期国内粗钢产量的4%左右,比较2007年14%的比重将显著降低10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没有必要对中国钢铁巨大钢铁产能恐惧。国际市场应当担心得是,由于中国经济转型,由此而引发国内需求的巨大释放,很有可能今后中国没有那么多的钢铁产品可供出口,甚至不排除有些年度再次成为钢铁产品净进口国的可能性。 
即便如此,由于前期基数较大,以及世界对于中国廉价钢铁产品的较高依赖性,一段时期之内,中国仍是全球最重要的钢铁产品出口国之一。
(四)国际市场钢材及冶炼原料价格趋势向上 
受到美、中两国为领导的世界经济转型影响,将使得国际市场钢材及冶炼原料价格涨势难抑,其“超级牛市还会持续下去。无论是钢材,还是矿石、燃油、煤炭、物流等价格都将震荡上行,达到或越过前期高点。货紧价扬,将成为钢材及冶炼原料市场的长期趋势。当然,其中会伴随着数次阶段性行情调整。
 世界经济转型所以能够推动国际市场钢材及冶炼原料价格趋势向上: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转型,全体国民要“过更好的日子”,国内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引发总体需求的膨胀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内需增加,以及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的要求,相对低成本的中国钢材出口量难以与国际市场需求同步增加,国际市场需求的满足,只能更多地依赖更高生产成本的钢材资源;二是为了支持美国经济转型,更多地增加出口,美国政府必须推动美元贬值,而且前期累积的巨额债务负担也只能通过美元贬值来减轻。预计今后5年之内,美元指数有可能跌落到40以下水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必须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情况下,美元持续贬值的结果,当然会引发国际市场钢材及冶炼原料价格的相应上涨。
(五)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货币
为了对冲美元长期大幅贬值风险,并由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后数年之内,人民币将一直保持小幅自主升值趋势,虽然每年升值幅度不大,但积少成多,3年之内人民兑换美元汇率有可能达到5比1水平,甚至更高。 
面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的市场大势,人民币的持续性小幅升值,单位货币购买能力的逐步提高,有利于降低中国大宗商品,包括铁矿石、废钢、焦煤进口成本,降低海运费用;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钢铁和其它商品的出口增速会受到一些抑制,但这与中国经济转型,更多资源用于国内需求,由“世界工厂”向最大消费市场转型是一致的。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转型,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增长,尤其是中国在许多消费品领域逐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销售市场,成为与美国同样重要的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以后,并由于汇率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将使得人民币币值坚挺,逐步成为国际货币,被其他国家大量用于贸易结算、计价和储备。
(六)中国最终获取或分享相关商品定价权
以上五大趋势性变化,很有可能在3—5年之内陆续见到。在这种情况,并由于中国国内钢铁、矿石、焦炭、燃油、物流等市场,包括期货和大型现货批发市场的相继建立和逐步发育,以及进出口关税管制的进一步松动,中国将最终获取或者分享钢铁产品及冶炼材料的价格“定价权”,而不仅仅是所谓“话语权”。届时,全世界都要“看中国脸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首先是分享“定价权”,不能完全由他人说了算。
相关产品“定价权”的逐步分享并最终获取之时,才是中国经济强国、钢铁强固的确立之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