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把关服务促开放

2009-9-3 22: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7月31日,上海洋山港区,当海关关员验放完最后一票货物,当月出口的标箱突破了70万大关;当天,珠海拱北口岸,当月的第674万名旅客经过旅检现场入境,这是中国海关普通的一天。平均每个工作日,中国海关验放102亿美元的进出口货物,征收36亿人民币的税款,验放145万人次的进出境旅客?????? 
人如潮涌,物畅其流,货如轮转。这是到海关的第一印象。在全国海关近4000个进出口监管点,发展中的中国正分秒不停地通过国家的门户——海关,深度融入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虽然使对外贸易遭遇短暂寒冬,依然迸发出新的活力。 
60年前,中国海关自鸦片战争后失去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自主权被西方列强所把持。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规划着新中国海关的未来:“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1949年10月25日,新中国海关正式成立。60年来, 中国海关虽经风雨砥砺, 但在改革开放后,以海纳百川的磅礴气概,伴随对外开放步伐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展示出绚丽壮阔的发展图卷。从沿海、沿江到沿边,从东部到中部内陆,从陆、海、空口岸到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国海关忠实履行着把关服务的神圣职责。 
1950年,全国海关监管进出境旅客500多万人次,2008年超过3亿6000万人次,增长70余倍。 
豁然开朗到藩篱消失 
深圳罗湖,中国海关最大的旅检口岸。走进海关,映入眼帘的是如潮的人流,宽敞而明亮的通道,旅客脚步匆匆,畅通有序通关,穿行深圳、香港之间,旅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方便。 
从全封闭的罗湖桥上望出去,能看到几十米外的老罗湖桥上的铁轨。而它的前身则仅仅是深圳河上的一道独木桥。而设在罗湖桥头的九龙海关,过去只在火车站旁边设一条狭窄的通道。海关关员在罗湖铁路边支张桌子就开始办公,检查木箱,靠拿木钻进去探,行李输送带,靠人力去摇。 
上世纪60年代,入境的港澳同胞携带的多是大米、面粉,甚至晒干了的饭团。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带的多是衣服布料。 
改革开放每年春节,罗湖口岸前人山人海。那时的海关检查采取“人人过筛,件件开包”细查细验的方式。这令不少旅客发出“深圳深圳,一过关心就震”的感慨。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海关很快感受到了变化。有着近30年海关旅检工作经历的拱北海关郭蕾回忆:“开放后的第一波移民潮着实惊人,举家搬迁的行李往往把通道挤得难以通行,一到大忙时节,旅检现场就象火车站,人山人海。” 
“人人过筛、件件开包”,旧有的细查细验监管方式难以为继。为方便旅客合法进出,从罗湖、拱北等口岸开始,中国海关对旅检监管制度进行了数次重大改革。 
双通道制度、“三线一条龙”流水法,“旅客填报,海关抽验,重点行李物品过X机”??????方便了大多数旅客,加快了验放速度,口岸豁然开朗。 
1987年5月,中国海关实行国际通用的“红绿通道”验放制度,将申报、查验、核放合为一体,由旅客按照规定自行选择通道通关。 
直到1996年,我国海关旅检现场全面采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申报”和“无申报”通关原则,绝大部分没有须申报物品的旅客无需向海关填单申报,可选择“无申报”通道径予通关,通关速度大大加快,旅客通关滞留的情况再也不复存在。 
藩篱式的国门消失了,畅顺的通关让中国人与世界的交流变得轻松。日均24万人次,单日数量最高记录达39万人次,深圳罗湖口岸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进出境口岸。然而在宽松和谐的背后,中国海关凭借高科技的监控系统,以及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先进的监管方法,构筑起了一道更具国际化内涵,更有效,更威严的国门,中国海关加强打击口岸走私违法活动,查获了大量的走私毒品、淫秽物品、反宣品、珍贵文物等案件。 
海关统计,195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多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万亿美元,增长2485倍。 
管得住通得快 
虽然货柜车通过海关卡口只需2秒钟,但每个出境通道卡口前还是排了3、4辆车。8月20日傍晚,深圳皇岗口岸,货柜车一辆接一辆隆隆地开过。这里,每天监管的车辆2.6万辆次,是全国最繁忙的陆路口岸。 
在东海深处,近80个龙门吊在洋山港沿岸摆开架势,层层叠叠的集装箱堆满了码头的空地。目前,洋山港的国际航线已覆盖全球300多个港口,每周64个班次。2008年,海关监管货物26亿美元,今年1至7月,进出口货值达16亿美元。 
60年前,中国对外贸易是单调的灰色。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海关对进出境活动监管重心由进出口货运转到对进出口非贸易性物品的监管。 
从1978年开始,外向型经济从国门萌动,并迅速开枝散叶,成为参天巨树。中国海关的业务日新月异——当进出口商品从土产品、尼龙袜为主变成由机电、高科技产品领衔的成千上万种时。而上海海关最大的业务量现场也从黄浦江深处的浦江海关,逐渐移到黄浦江入海口的吴淞海关,东海岸边的外高桥[14.76 5.58%]港区海关以及东海深处的洋山港海关。因为进出口货物越来越多,进出境货轮越来越大。海关监管工作始终面临着新的课题——怎么确保“管得住”,实现“通得快”。 
中国海关加快货物通关改革,把履行职能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借鉴国际海关通行做法,大胆改革和创新监管模式,引入高科技设备,减少人工操作,优化资源配置,成为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90年代每天清晨,深圳皇岗路甚至是广深高速[5.27 3.33%]公路上,排着长长的车龙,在等待过关。海关领导在上班的路上就要观察“龙尾”到哪了。自2002年“自动核放系统”试运行后,皇岗海关车辆验放时间从人工模式下的3分钟缩短至5秒。 
改革不断深化。打通东西部物流走廊,带动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海关志在全局。2005年10月,海关总署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等11个海关率先试点推行区域通关改革,规范和简化转关监管,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2006年,区域通关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把关”与“服务”紧密结合无止境。今年推广的分类通关改革是海关新的大手笔:高资信企业出口低风险货物,计算机快速审核,一票货物的通关以秒来计算。这样的通关速度是60年前的人们无法想的。最早试点该项改革的上海海关,在平均查验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查获率大幅提升45%,平均通关速度提高30%以上。 
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6.7亿美元;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0535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1%。 
从放养到圈养 
8月7日,广东长虹电子,总经理侯宗太看到新的统计数据格外舒心,公司加工贸易出口扭转局面,逐步向好,1-7月出口液晶电视环比增长30%。 
从国外采购原材料,利用国内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产品出口抢占国际市场,众多企业从这种“两头在外”的生产方式尝到甜头。在在中国海关保税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下,中国制造”更是大步走向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从“三来一补”到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从“放养式”的加工企业、保税仓库、保税工厂到“圈养式”的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国海关保税监管制度不断改革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1990年,中国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国情陆续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目前已有93个。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享有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境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货物交易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为新一轮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强力引擎。据统计,中国出口加工区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已占世界生产总量的70%以上,实现了高新技术产品的聚集效应。 
在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实现“三个一”: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区内企业配送的零部件,从货运飞机落地到货物查验现场,再到加工企业生产线,时间仅需3个小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海关将保税监管的领域从单一的保税加工扩大到保税物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国际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目前,保税监管已经成中国海关的主要监管方式,占目前海关所有监管方式的55%。 
海关继续推进保税监管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同时不断简化室内单证作业手续、提高核查有效性、促进内销便利化、规范和加强单耗管理,适应并促进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的商品络绎不绝地从中国启程输往世界各地,中国海关运用联网监管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管理得有条不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工贸易连续多年占据中国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利用外资占一半以上,解决就业人口近3500万。 
海关是守护国门的忠诚卫士,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钢铁长城。中国正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主流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对外开放大国,促进对外开放,海关肩负更为重要使命。(孙海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