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商埠到亿吨大港 宁波书写“港通天下”

2009-9-3 0: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打开中国版图,在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会点上有一个港湾,那就是宁波港,背倚长三角,前有舟山群岛的天然屏障,港域内风平浪静。 
  以宁波港为原点,划一个1000海里的辐射圈,香港、高雄、新加坡、釜山、大阪等环太平洋港城尽在圈中。向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古明州因港而兴,自古以来,宁波就是一个繁盛的对外贸易商埠。
  近年来,宁波凭借独特的港口优势,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今年又提出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形象口号,宁波这座古老的港城正在书写着一座城市改革开放的新传奇。
  尽管只有短短一天半时间,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媒体记者却见识到了宁波蓬勃发展的临港经济,印象颇深。
  从千年商埠到亿吨大港
  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千百年来,以水为魂,倚港衍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港口血统推动着城市从陆地走向江河、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宁波先民已善作舟划桨。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宁波港正式开埠。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宁波曾因港口在国际上声名显赫。
  千年悠久岁月,宁波港历尽磨难,饱经风霜,在被冷落了一个多世纪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天然良港的价值又得到了重新认识。1989年,宁波港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个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宁波港迎来了又一次高速发展期。至2000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已突破亿吨,成为中国大陆第三个亿吨港。
  2006年,宁波和舟山两港实现资源整合,宁波―舟山港强大的港口承接能力凸显,仅次于上海港,居全国第二。
  2008年3月宁波港与嘉兴港成立“港口联盟”,进一步加强了对长三角经济腹地的辐射。
  如今200多条集装箱航线百余条远洋干线,将宁波-舟山港与全球各大港紧紧联系起来。一个现代化国际深水枢纽港已经在长三角南翼崛起。
  孙中山先生当年预言的“东方大港”已经成为现实。
  从临港工业到临港产业
  港口,是宁波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
  当时的宁波市领导意识到:宁波发展的优势在港口,不能把港口仅仅看做一个货物集散地,而要把港口的开发建设融入整个城市的发展中去,走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的道路,
  1994年,宁波市正式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
  在大兴港口建设的同时,宁波充分利用和发挥港口功能的比较优势,开始全力发展临港大工业。
  依托大吞大吐的深水良港,宁波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设国家级能源、原材料基地,临港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如今,在北仑港区后方,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临港大工业带已经崛起。这条产业带上,密集着数百个重量级大项目,形成了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五大临港工业支柱产业,其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宁钢、台塑等大型企业纷纷上马。
  靠着临港大工业,不产一粒铁矿砂的宁波,为全国30多个钢厂输送着铁矿原料。不产一滴油的宁波,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不产一块煤的宁波供给着一大批电厂,使浙江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
  2004年,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宁波视察时就敏锐地提出,要把宁波建设成为“以现代物流为主的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战略设想。这表明,依托深水良港优势打造国际贸易物流中心,构建临港产业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重点之一。
  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依托港口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
  目前,已成功引进马士基、普洛斯、安博(AMB)等世界物流巨头和国际航运业排名前15位的意邮公司等港口物流大项目,成为全省物流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在2008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中,宁波港以年吞吐1084.6万标准箱的优异成绩跻身世界前十强,并超越荷兰鹿特丹港等知名港口,上升至第8位,创造了令国内外航运界瞩目的“宁波港速度”。
  在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提下,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同比仍然保持了16%的增幅,突破了1000万标准箱大关。
  临港产业是港口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动力,是现代港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临港工业到临港产业,一字之差,内涵却被极大地丰富。这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需求,更是宁波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三江口”到“金三角”
  进入新世纪,以港而兴的宁波,正以水的灵动和魄力,依桥衍生,拓展腹地,将宁波经济的触角延伸到长三角腹地。去年5月正式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是其中的经典之笔。
  千百年来,受到浪高流急的杭州湾天堑阻隔,宁波几乎是交通“盲肠”。从宁波到上海、苏南、苏北地区,必须绕道杭州。而去年5月1日正式通车的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格局,为宁波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创造了条件。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长江三角洲出现三个“距离缩短”――上海和宁波的陆上距离缩短了110公里,在沪杭甬之间形成一个2小时的“金三角”经济圈。大桥的意义不限于此,其对宁波-舟山港的影响也是空前的。过去由于杭州湾的阻隔,宁波-舟山港集疏运网络不畅,深水良港“肚子大,食管细”,吞吐能力得不到最大发挥。跨海大桥的建设,不但确立了宁波未来的走向,还将宁波推进到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时代。
  宁波,将进一步以港口为龙头,以大桥为加速器,以海洋经济为新的增长点,通过港口、大桥、海洋的互动,以点及线到面推动区域整体提升。
  国际经济界权威人士曾预言,继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芝加哥之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而宁波,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创新精神,加速从三江口时代走向长三角时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