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保税港区,蓝色经济腾飞的翅膀

2009-9-29 10: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站在新的起点上,烟台再次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 
    9月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同意设立烟台保税港区的批复》。由此,我国第13个、全省第2个保税港区—————烟台保税港区正式获准诞生。
    这是全国第一家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要求,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
    这意味着烟台在扩大开放、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方面抢占了政策制高点,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格局中赢得了先行先试的开放优势,在推进文明富庶新烟台的征程中,有了更强劲的发动机。
    “自由港”让烟台抢占先机
    在渤海湾一畔,由近及远,一艘艘轮船正驶入烟台港,到处是繁忙的景象,一幅壮丽的蓝图即将在这里铺展。
    烟台保税港区矗立在烟台市北部,规划面积7.26平方公里,划分为港口作业区、物流作业区、公共查验区、出口加工作业区等四大功能区,其中港口作业区2.5平方公里。“烟台保税港区建成之后,将具有港口作业、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等功能,主要开展集装箱拆拼、临港增值加工、物流仓储、集装箱国际中转等业务。”烟台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新光说。
    烟台保税港区是我国第13个保税港区。虽然烟台保税港区并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全国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第二家保税港区。
    再添一张对外开放新名片
    成功,源于精心的准备。
    2007年,“区港联动”成为烟台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事项,并被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2008年,为进一步促进临港产业发展,我市确定将港区集装箱码头和货场与烟台出口加工区连接,按照海关对特殊监管区域的要求,建立全封闭围挡设施。
    新机遇,新优势,新发展。“保税港区建立后,将让烟台港与烟台出口加工区联系更为紧密。”张新光自信地说,“烟台加工区和港区毗邻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全国其他出口加工区所无法比拟的。”
    早在2000年4月,国务院就在烟台批准设立了出口加工区,成为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城市之一。烟台出口加工区紧邻北方大港———烟台港,与烟台港集装箱作业区仅有一网之隔,为烟台建立保税港区这座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工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的叠加,体现了“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区的功能。
    保税港区的批准设立,将使烟台港在环渤海湾地区港口中的竞争地位得到快速提升,成为烟台对外窗口一个闪亮的名片。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保税港区政策带动下,用3至4年时间,烟台港可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之一,成为沿黄九省区进出口贸易集散中心和功能较全、规模较大、政策优惠、服务便捷的综合性大港。同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山东省港口集群资源配置,与青岛港尽快形成互为呼应、互为补充的东北亚组合枢纽港;有利于吸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高速集聚;有利于促进山东省中西部开发,整体提升全省乃至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聚集效应带来跨越发展
    烟台保税港区凭借优厚的条件,已经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掘金。
    “我市的几大知名物流公司已经入驻。”张新光说,“新加坡叶水福集团、韩国韩进株式会社、日本日新株式会社和上海亚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正在和我们协商中。”
    物流公司的进驻只是众多招商引资项目中的一种,保税港区将来还会引进检测、研发和维修企业,与物流衔接起来,形成统一的配套设施。同时,保税港区优良的服务环境,还将会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的物流中心集结区内,进而带动相关仓储业、运输业、贸易业、金融业、信息业等多个服务业的发展,并“由最初的港、区和市分离,到最后将呈现一个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局面。”
    这种拉动作用随着保税港区的运作成熟,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对此,张新光坚信不疑。他说:“例如,一家进出口企业在保税港区储存了一批货物,但是随着期货走低,他想重新引进一批货物,但是手头资金却非常紧张,此时,我市的银行能够采取抵押贷款的方式给这个企业放贷,不仅仅是这家企业受益,我们的银行同样有收益。随着贷款的企业越来越多,最后,使得金融业的发展更为活跃。”
    借助保税港区这个舞台,烟台服务业还能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各大跨国公司进行零距离接触,在世界强企共舞中提档升级。
    物流成本最低化
    物流成本是出口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3—5倍,而且由于我国港口国际中转业务量小,严重制约了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烟台保税港区的建立,将改写这段历史。它不仅仅让烟台港口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还让烟台成为更多跨国企业物流配送的一个新中转站。“根据我国以前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货物需要抵达境外港口,企业才能得到退税,而保税港区建成之后,出口企业只需要将货物存储在保税港区内,即等于出境,出口企业立刻可以享受到出口退税政策,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节省了运费。”张新光说。
    随着烟台外向型经济的逐步发展,符合国际惯例、配套的保税物流服务将成为现代物流新的需求导向。此时,海关将成为一个提供实现全球采购、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转口贸易、国际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的载体。跨国企业可将原来在海外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以保税形式移到工厂所在地,开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服务,达到物流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葡萄酒成为排头兵
    在我国13个保税港区中,烟台保税港区又将如何出奇制胜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今,已经成立的12个保税港区都具备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青岛前湾是我国进出口橡胶的集散地,大连大窑湾是冷冻海鲜和肉类、棉花的集散地,其他的报税港区也分别有自己的“主打牌”。
    烟台保税港区要想避免同质化,扬长避短,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
    “我们依托烟台的葡萄酒节,已经成立烟台国际酒类交易中心,被业内人士称为‘永不谢幕的葡萄酒节’,这个亮点是其他保税港区所没有的。”张新光说,“它作为国内酒类经销商的公共报税仓库,集推广、展示、仓储、物流、销售、品质坚定和国际行情信息提供为一体,将成为烟台报税港区的破题之作。”
    中转贸易更具国际化
    优点又何止一个。
    保税港区的自由性,不仅能使国外产品迅速进入烟台,还可以方便地转口去其他国家,企业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在保税港区建立大型的商品展示场馆,将使国内客户不出国门就可以在区内直接就地观摩世界各国的商品,并可以在看样后当即签订合同,办理进口手续;境外客户也可以在区内看样后与国内企业签订出口合同。
    目前中国的贸易进出口已经发展到14000多亿美金,但在中国众多的港口城市当中不具有成熟国际中转能力的港口,中国绝大部分的进出口货物都是通过周边国家进行输送,要想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间港口的竞争,首先就要拥有具有国际中转能力的枢纽港口。烟台保税港区的建立将弥补这一缺憾。
    烟台保税港区将要担负起参与国际间港口竞争的功能,不断向世界级的航运中心目标迈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