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铁桥见证陇原百年沧桑

2009-9-28 11: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百年风雨飘摇、百年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耸立在滚滚黄河之上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与无数陇原儿女心中的“铁桥情结”。8月26日,母亲河怀中的“长子”迎来了他的百岁华诞。 
  黄河铁桥全长233.5米,宽8.36米,其中车行道宽6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1907年5月由比利时人林阿德、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作为技术指导正式动工兴建,历时两年半,于1909年8月建成通车。建桥所用的钢筋、水泥等材料均购自德国,实费白银30.66万两。建成后,南北桥头分置两座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自此,在被喻为“天堑”的黄河之上,终于有了一道挺拔的铁桥身影。 
  从摇摇欲坠的晚清朝廷到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再到今日辉煌的和平盛世,屹立在黄河之上整整百年的铁桥见证了陇原大地的风雨沧桑。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铁桥更名为“中山桥”。在1949年8月26日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炮弹击中了正在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的18节木桥和部分纵梁,随后军官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如今,历经数次灾难的铁桥仍傲然耸立,继续见证着陇原大地新的涅。 
  8月26日上午10时30分,中山铁桥桥南广场东西两侧礼炮齐鸣,优美雄壮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环绕上空。随着甘肃省政协主席陈学亨和原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李虎林为“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揭幕,黄河铁桥百年庆典活动拉开了序幕。 
  “百年铁桥,记录的是历史,承载的是精神,给我们的是启迪。”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在致辞中表示,中山铁桥建成以来,虽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但今天仍巍然屹立在黄河之上,继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中山铁桥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弘扬兰州精神的鲜活教材,成为兰州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城市名片,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和最具知名度的标志性建筑。 
  “白塔耸峙,黄河东逝;古关静穆,楼映半空。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今逢盛事,毋忘尘忆,唯吾兰州,矢志创新,兹镌铭为念…… ”在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的音乐声中,著名表演艺术家陈逸恒满怀激情地朗诵了《铁桥百年赋》。这次《铁桥百年赋》的全国征文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词赋作家的86篇作品。经评委会评审,辽宁省沈阳市马建勋的作品《铁桥百年赋》荣获一等奖,而他这篇代表着2000多万陇原儿女心声的作品也被永久地篆刻在了中山铁桥的百年纪念碑上,供后人瞻仰。 
  庆典当日,约有上万市民从四面八方涌来,为铁桥的百年华诞送上了祝福。中山桥100周年庆典图片展前人头攒动,抢购兰州黄河铁桥百年纪念邮折的市民热情高涨,在百年纪念碑前留影的市民和游客排起了长龙,人们纷纷流连于中山桥上,在喜庆中细细品味沧桑的百年历史。 
  中山桥100周年庆典图片展的照片在中山桥两侧一字排开,过往行人无不驻足仔细观看,不少人纷纷拿出相机,翻拍下这些印证了中山桥沧海桑田的珍贵照片。“我很庆幸能借着铁桥百年庆典的机会,补上了解中山桥历史的这一课。机会难得,我事先准备了D V,观看时把这些照片全部拍下来了,准备回去后刻成光盘保存起来。”逐张拍摄庆典图片的兰州市民李小平兴奋地说。 
  一位老人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后,转身来到碑旁,深情地抚摸着纪念碑,久久不愿离去,他仿佛要用手指触碰铁桥所经历的蹉跎岁月。“今生我再也没有机会看到铁桥如此大规模地‘过生日’了,铁桥不仅连接起兰州的南北交通,还对兰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我们应该为它庆功!”老人激动地说。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曾参与铁桥建设的比利时人林阿德的后裔等一行9人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他们为能参加这次庆典而兴奋不已,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共同在桥前合影留念,追忆前人的功绩。 
  在中山桥边,林阿德的后裔福兰科(音译)说他非常喜欢中国,中国是团结伟大的国家。“我的祖母是兰州人,我有1/8的中国血统,因此我对中国更有一份别样的深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