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转型之痛的三重启示

2009-9-27 1: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李志军
    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这是保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这场蕴含着历史必然性的时代转折中, “煤老板”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转型之痛值得深思。
企业经营战略须未雨绸缪
    2008年以前,在煤焦产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些 “煤老板”考虑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主动转型,抢到了先机。而2008年以后被动集体转型的 “煤老板”,再也难以找到先前那样的良好投资机会和宽松的市场环境。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原油、金属等生产企业,也应以此为鉴、早做打算,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些产业更应尽早升级,抢占产业制高点。产业对接需政府大力扶持一方面 “煤老板”手里握有巨额资金,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求 “钱”若渴。这种一方 “撑死”一方 “饿死”的尴尬局面急需政府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给予适当引导和推动,如建立真实、全面、快捷的信息共享平台,采取措施扩大资金供求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业对接。政府应严把产业设置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产业升级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类似“煤老板”这样的痛苦转型诚然难以避免,但政府在小煤矿发展初期,如果因势利导,转型的阵痛可能不会这样强烈。此外,政府在产业设置上的把关一定要谨慎,例如,目前从国外引入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国外已经作为 “夕阳产业”来对待,我们却作为 “朝阳产业”来引进,假以时日,垃圾处理产业可能又会上演 “煤老板”式的痛苦转型。
    “煤老板”的转型之痛早晚都将结束,3000亿元巨资迟早也能找到投资方向。但是,以 “煤老板”的转型之痛为鉴,如何科学合理制定产业规划,未雨绸缪进行资源配置、及时有效进行政策引导,却是一个长期摆在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