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肠小道到十纵十横 见证江西公路建设巨变

2009-9-25 10: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江西公路建设可以用“大动干戈”来形容,至年底,全省将确保10个、争取11个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在建高速公路将有18条、1600公里,创下多个历史第一,江西公路建设迎来了发展高潮。不少媒体用夺人眼球的字眼予以报道,江西公路建设驶入“高速”时代,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与发展。 
  回顾60年,江西公路经历了一个从线到网,不断“织网”的过程。从羊肠道、断头路到“十”字二级公路网架,到“天”字高速公路网架,再到“三纵四横”立体高速交通网架、“十纵十横”的干线公路规划结构,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从解放前夕的不到700公里飞跃至现在的13.3万公里,翻了190倍。 
  高速路网:“望路兴叹”时代远去 
  田女士来自九江的一个小县城,1993年1月18日,她见证了昌九高速公路的开通,田女士回忆着说,那一年是她在九江读书的最后一年,从那天起她去九江读书就方便起来了。在那之前,乡下家中一天只有一趟车去九江,大概早晨5点出发,也不准时,如果错过这班车,哪怕有天大的事也只能“望路兴叹”了。等车的痛苦田女士现在仍记忆犹新,去早了无尽地等待让人不胜其烦,晚了只剩下绝望。特别是冬天伸手不见五指,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冷到了心里,矛盾地既盼着车快点到来,又怕车来,想着坐在车上要颠簸几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晕车的痛苦让她什么都不敢吃,通常她只有饿着肚子等到车来,但是车开动后没一会儿就颠得难受,赶紧打开窗户透透气,感觉好一点,但却引来全车人的白眼。 
  有一回,车行驶在看不到尽头的弯曲公路上,晃来晃去的车子突然一个“翻身”,万幸的是一道沟挡住了,车上的女人大哭小叫。她枕在窗户上无法起来,心里慌作一团,最后确定不会死也没受伤,只是起不来,才稍稍平静,等着警察来救人,心里却埋怨着,该死的路,该死的车。 
  今年9月,田女士又坐上去九江的车,汽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昌九高速上,路的两旁一片绿海,和身边的朋友聊着天一会便到了九江,田女士心里别提多惬意。 
  田女士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江西省高速公路的变迁。"八五"以前,江西始终与高速公路无缘。 
  自"八五"开始,江西进入了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现代化交通发展新阶段。1989年7月28日,昌九高速公路铲起第一锹土后,耗时整整6年零6个月,于1996年1月28日全线建成通车,赢得江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之后,高速公路建设一发不可收拾。 
  江西省高速公路发展如果从路网上来分析,是一个从线到网,不断“织网”的过程。从2002年底梨温高速通车打通我省第一条浙赣出省通道开始,2004年,赣粤高速顺着昌泰、泰赣、赣定高速一路南下,直抵粤赣边界;2005年,温沙和昌金高速又携手在赣鄱大地写出了一个巨大的“八” 
  字,打通了闽赣和湘赣通道。这之后,我省出省通道和省会至各设区市通道全面实现高速化,形成了由九景-景婺黄(常)高速,梨温-温厚-昌金高速,赣粤高速,乐温-温沙高速组成的“天字型” 
  高速公路主骨架。2006年,江西高速再接再厉,制定了《江西省2020年高速公路网规划》搭起“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届时将打通28个出省通道,实现93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目前,泰井高速、景婺黄(常)高速、景鹰高速、武吉高速朝着“三纵四横”的目标,在“天”字骨架上不断延伸、扩展,使全省高速公路密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乐温高速、南昌西外环高速、景德镇外环高速的通车,也像一个个“结”,把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有效地编织在一起,使中心城市的路网结构大幅优化。 
  干线路网:让南丰蜜桔远销全国 
  南丰是蜜桔之乡。30年前,开车从南丰到南昌将近要8个小时,且一路颠簸,运输成本高、桔子还损坏较多,南昌在桔农黄树根眼里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长途运输”,那时很多桔农对于蜜桔外销是望而却步,蜜桔几乎全部是自产自销,南丰人备尝路难行的辛酸苦辣,真是捧着“金元宝”过苦日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实施了大规模的国省道改造工程,使南丰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南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带动了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乘车难、运货难的历史。人流、物流多了、快了,第三产业也兴盛起来了,现在南丰蜜桔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最远的到了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如今黄树根在南昌搞蜜桔批发,三小时的车程让他的生意做得如鱼得水。 
  南丰蜜桔外销难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前,江西境内的6条国道,95条省道,因为公路技术标准低,路面质量差,临时式桥涵多,道路状况非常差。后来,虽然经过多年的整修改善,路况虽有很大改观,但仍不尽人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江西以优先改建105、320国道,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纵横交叉的十字骨架为重点,加快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和高级次高级路面建设,大步向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军。 
  进入90年代,大力推进地县通油路建设。到1998年实施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全省新、改建公路里程由年增500-800公里,迈上年增1000公里以上。同时,全面完成了105、320、323、206国道二级公路改建,建成了昌抚、昌厦一级公路等一批省重点工程。 
  2003-2007年,全省干线公路新、改建里程继续保持年增1000公里的速度,新改建6283公里,完成投资121亿元,全省六条国道、十条主要旅游景区公路基本完成二级公路改建,一级公路里程大幅增长,全省形成以105、206、320、323国道为骨架的井字型高等级干线公路网,各设区市至省会南昌的公路全部达二级以上标准。至2007年底,国省道干线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9316公里,是2000年底的2.1倍,一级公路达687公里,是2000年2.8倍。今年8月底又出台了《江西省2020干线公路网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江西干线路网将搭建起“十纵十横”的骨架路网。 
  村村通:山里开进了小轿车 
  1961年,李越林出生在江西省九江修水县的一个偏僻的自然村,他回忆说,从他记事起,村里人要去县城都要走上几十里山路,翻山越岭去的,山里人个个身轻如燕,但是也要走上半天才能到达县城。那时候,村里人到县城去办事为了晚上还能赶回来,都是天不亮就开始从村里出发,去一趟县城便觉得是到了很遥远的地方。70年代初,村里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决定修建一座小水库,为了要把修水库用的拖拉机运进村子,村里找来了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拖拉机从村外抬了进去,村里的老人小孩大多第一次见到拖拉机都兴奋不已,围着拖拉机久久不愿散去。 
  80年代末,李越林在县城参加工作,娶妻生子,那时候村里已经修通了一条土路,路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成了一锅糨糊,泥泞不堪,勉勉强强的能通过一些自行车、三轮车和摩托车。1992年,年关将近,李越林用他积攒了好长时间的工资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兴奋地载着妻子和女儿回家过年,本想回到村里威风一把。但是修水的天气到了年关常常是雨雪交加,本来坑洼的路面加上冰冻路滑、雨水堆积,人行走都困难,更别提载着一家三口的摩托车了。李越林驾着他那台二手的雄狮牌摩托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这条小路上,虽然倍加小心,但是无奈还是在一个下坡路口倒进了路边的农田,当时零下几度的天气倒在水田里,浑身又是泥又是水,那个难受李越林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李越林的妻子当场就发飙了,一边哭一边埋怨李越林,怨他家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李越林看着三人狼狈的样子也是窝着一肚子的火,两人就在路边拌起嘴来。就这样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摩托车艰难的开回了老家,原来兴奋的劲早已烟消云散。 
  以后一到过年要回家,李越林两口子就犯愁,但无奈还是要回去,只能硬着头皮把摩托车开回去,虽然几乎次次都是要倒在水田里。李越林释怀地笑着说,那时他们一家三口是那个水田的常客。 
  90年代,村里人外出打工慢慢有点钱了加上政府补贴,也开始时不时修整通往村里的路。尽管如此,但还是不尽如人意。土石混合的路面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被压坏了。到2008年,村里终于修通了水泥马路,现在小汽车开往村里也是畅通无阻。2008年底,李越林再次回家过年,开上他新买的别克轿车一路畅通开到家门口,李越林两口子终于觉得回家不再是难事,现在他们两口子周末有时间也开车回去看看年迈的父母,来回还不到两个小时。 
  了解,到1952年,江西省县乡公路只有1343公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江西农村公路建设开始起步。 
  2003年,江西按照交通部“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水泥路”的要求,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一年一大步、连跨四个台阶。截至2009年6月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2万公里,全省行政村通畅率和通达率分别由2002年底的18.19%和77.8%提高到83.3%和96.12%,全省乡镇和行政村班车通达率分别达到了100%和86.2%,南昌、新余、景德镇等一批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市已经提前实现了“十一五”建设目标。 
  从解放前的“羊肠小道”到现在的“十纵十横”干线公路网络,公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江西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