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差异化上寻优势

2009-9-23 19: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刘泽强
    作为上海汇驿软件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上海汇驿”)创始人之一的陈钢,刚刚走下第三届中国 (苏州)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的讲台,记者便迫不及待地采访了这位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打拼了10年之久的 “实战专家”。
    “现在市场很难像过去一样可以找到完全未开发的‘蓝海’,企业只能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在‘红海’中找到相对‘蓝’一些的市场。”谈起当前的市场,陈钢如是说,“在这次论坛上,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一位专家指出的 ‘不求第一,只求惟一’的市场定位。”
    陈钢认为,在中国的物流信息化领域,很难再出现像甲骨文、SAP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了,大家只能是在各自细分的领域中深耕细作。不再是“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而是 “别人做不了的我能做得了”。在专注的细分领域中做到惟一,这也是上海汇驿的生存法则。
深 耕 十 年
    从1999年成立,上海汇驿推出的Cargo2000产品,再到2009年推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新产品TradeSmart,上海汇驿已经成长为一家提供供应链执行、保税物流、仓储配送、国际货运等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物流信息化软件供应商。
    陈钢告诉记者,从1999年至今,上海汇驿已经为国内的800多家客户提供了专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服务,能够提供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华北、华东、华南近10个城市的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目前,已经有超过2万企业用户受益于汇驿的解决方案。
    “上海汇驿是帮助客户挣钱,而不仅仅是挣客户的钱。”陈钢这样形容上海汇驿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上海汇驿10年来一直服务于中国的物流管理,不仅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包括企业内部物流。陈钢说:“我们一直在研究国外的大型厂商以及国外的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化是如何投入的,把他们的先进经验总结出来,更好的服务于国内企业。”
    对于国内物流信息化10年来的发展,陈钢表示,国内市场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同国外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他说,比如国内一个物流企业投入100万元用于建设物流信息化系统,其中至少有90%用于建设WMS、TMS或者是国际货代系统等内部管理系统,而用于跟企业上下游进行协同整合的供应链IT系统则投入非常少。而在欧美和日本,物流企业用于协同管理的IT投入占到了60%。这些企业通过发达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内部的运作,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整条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信息,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
    国内物流信息化的另一个弊病就是WMS、TMS等系统对内部流程的考虑甚至比SAP还要个性化。随着组织的变革,公司的运作调整,企业很快发现这种投入重金建设的IT系统过时了,需要更换。“这个周期一般在5年之内,短暂的周期会导致企业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陈钢说。因此,他建议,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应该注重调整投资的方式和比例,加大供应链层面的信息建设。
协 同 管 理
    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信息化提升到供应链管理层次上,这是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陈钢认为,企业物流信息化有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子化,怎样解决把表单进行更高质量的运作;第二个是供应链管理,怎样把信息系统扩充到跨企业之间的协同上。
    陈钢认为,第二个阶段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一个很大的挑战。主要是因为企业以前使用的系统更多考虑的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而如果要做供应链管理层面的协作,就必须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客户、分销商、厂商、政府、金融机构等进行互联互通,这对于企业,甚至是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汇驿在企业的协同管理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那就是利用B2B技术开发的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TradeSmart。一谈到B2B,很多人会很自然地想到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而陈钢认为,阿里巴巴解决的是整个电子商务的最前端环节,而TradeSmart利用B2B技术最大的价值是能够实现跨企业的数据共享,消除组织间的障碍,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商流的统一。“它是解决整个电子商务的后面的环节。”陈钢说,“利用B2B技术,能够解决企业不同的数据结构,将各种不同的数据格式进行互相转换。把企业上下游全部整合起来,这是TradeS-mart最核心的价值。”
    对于业务的推广,陈钢表示:“目前我们把目标瞄准了大型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和制造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比较高,而且更加重视供应链管理,对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也显得更加迫切。”
    “随着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进一步推广,中国的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对自身的成本管理以及运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国的物流业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总的来说,对于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现在是需求大于供给,而供给的不是需求的数量问题,而是需求的质量与目前广大的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而这,也是广大物流企业努力的方向。”陈钢如是说。
    他认为,物流企业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一定要在信息化上寻求提升,这对基于B2B技术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需求是很大的促进。因此,对于上海汇驿来说,真正做到 “不求第一,只求惟一”,形成差异化优势,才是占得市场先机的法宝。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