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全球 50强”之后

2009-9-23 19:3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刘泽强
    近期, “2009全球工程机械50强排行榜”新鲜出炉,入选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共有8家。分别是徐工集团第15位,三一集团第18位,中联重科第20位,柳工集团第25位,龙工第35位,厦工机械第36位,山推股份第37位,国机集团第46位。
    首先,若论入围企业的数量,中国仅次于日本,与美国持平;但若论入围企业的 “质量”,恐怕国内企业还不能和世界工程机械巨头们 “平起平坐”。从此次评选最重要的一项指标营业额上看,世界排名第一的卡特彼勒全年销售额318.04亿美元。而我国排名最靠前的徐工集团全年销售额仅为32.28亿美元,仅为卡特彼勒的十分之一多。
    既然是全球50强,那么企业应当是国际性的跨国企业,这样才称得上 “全球”这个封号。然而,中国的这8家企业,目前只有徐工、三一、中联重科、柳工这几家企业国际化路线走的力度比较大。但目前也仅仅是刚刚走出国门,开始尝试并探索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如何能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的阶段,尚不具备成熟的国际化运作的经验。因此,还无法真正称得上 “国际型的跨国企业”。
    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得到了加强,但是看看我们制造出来产品的 “肚子”里,有多少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有多少关键零部件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每每谈及于此,无不令每一位中国工程机械的从业者“扼腕叹息”。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机械核心配套件受制于人,由于无法掌握核心技术,只能将大部分利润 “拱手相送”;对于利润更高的高端市场也只能望尘莫及。 “人家吃肉我们喝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软肋。
    再看看国内企业主要的销售市场。虽然近几年出口连年增加,但是主要的销售市场还是在国内——也就是说企业再大还是挣自己的钱。反观日本、瑞典、韩国等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强国,其企业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世界各地,挣的是 “别人”的大钱。甚至这几年都将矛头指向中国市场,纷纷投资建厂,大口大口地“享受”着中国市场的丰厚利润。我们的企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让别人赚走,这能不是差距吗?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际巨头的影响也很大,前4位的卡特彼勒、小松、特雷克斯、日立建机利润率均呈现负增长,并不同程度的收缩了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因为国家政策和国内市场的支撑,还不至于那么 “难看”。但是金融危机迟早是要过去的,如果我们自己不争气,等到人家缓过劲儿来,到头来难免还要“一手遮天”。
    所以,我们也善意地提醒这些入围全球50强的中国企业,切莫沾沾自喜,自大自傲,应该清醒认识到自己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的差距,想尽办法迎头赶上,真正把中国工程机械做强做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