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凤台”缘何变成“麻雀巢”?

2009-9-22 20:2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隋秀勇 
    “新一轮的园区建设热潮来了!”面对国家振兴十大产业规划的落实,代表工商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各类功能积聚园区,也成了各地政府和企业争相投资的一个重点。 
    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类制造业聚集区纷纷涌现。不过,在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横向协同的今天,我们也看到一些制造业聚集区的物流服务功能的不尽完善。 
各自筑巢 
    山东省天衢工业园是中央空调、纺织和太阳能等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谈及园区内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时,德州好宜居仓储物流有限公司郝冬寒(化名)对记者说: “目前,园区内制造企业的采购和销售物流基本上都外包给第三方来做。”全国知名的太阳能生产企业皇明太阳能就落户于此。皇明将全国分为几个销售区域,通过招投标来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每个企业去承担其一个区域的物流业务。 
    “虽然说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于工业园区制造业来说,物流服务还是过于分散。”郝冬寒认为, “现在园区内的制造企业分别找物流公司将业务外包出去。看似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效率,但就整个园区而言,物流服务的过于分散,不利于园区整个物流效率的提高。在产地物流的部分,物流企业更难介入。” 
    天衢工业园情况是国内制造业聚集区物流服务的一个缩影。坐落于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和集散地。在其东北方向的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 (以下简称 “物流中心”),开辟了180多条专线运输线路,较好地解决了轻纺城内企业的分散运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共同配送。而且,轻纺城内的纺织企业向物流中心租用仓库,但是在仓储环节依然是 “分头管理”的经营模式。 
    据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总经理陈文祥介绍,按照我们的规划,轻纺城的企业的仓储服务由于物流中心统一负责,既能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能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但是具体的运作与最初的设想还是有些出入。企业不希望对其了解太多,觉得还是企业自己来管理好。亿阁纺织厂物流中心租用了一个仓位,其一位负责物流的员工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仓位在物流中心大大小小有百余个。 
    如此以来,一个本应发挥集聚功能,集成优势的招凤台,被各个入驻企业肢解成一个个零星的麻雀窝。 
    “我们这块的情况也太同小异!”郝冬寒对记者说, “入驻天衢工业园的制造企业基本上都是租用仓库,但是对于统一仓储管理的方式,企业还是有些排斥。” 
对接不畅 
    应该说,类似工业园等制造业聚集区汇集了大量制造企业,制造企业类型也相对集中。为了满足园区内制造企业物流服务的需求,大多数的制造业聚集区正在兴建物流园区或者物流园区已经成为区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区位贴近服务对象、集中规模化服务和物流运作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使物流企业更易有针对性为其服务,物流供给聚集和需求对接制造企业有相对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何制造企业聚集区的 “两业”联动却不尽如人意? 
    制造业聚集区物流需求集中,物流设施相对完善,能让物流企业为制造业聚集区提供物流服务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但是这种支持是单纯从业务扩展的角度,还是双方共赢的角度,对推动制造企业聚集区 “两业”联动至关重要。 
    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孙杰认为,物流企业服务于制造企业,不是为了单纯的业务扩展,而是通过对制造企业了解,使物流服务完全融入到制造企业产业流程中;不是物流企业规模做得越大越好,而是通过物流企业的服务怎么样去减少制造企业物流的成本;从物流业本身来讲,不是物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而是通过物流服务,既需要为制造企业提供好服务,又可以优化制造企业的物流流程,减少其物流费用的支出。 
    此外,制造业聚集区内的物流设施,比如配送设施、停车场等,相对集中区内。但是让制造企业备件库或者产品库全部集中在工业园区内是不太现实的。郝冬寒认为: “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将成品库设在消费地,不会在生产性园区里建成品库,产品生产出来就拉走,通过这样降低企业库存成本。即使制造企业在园区内,也不会将成品库设在工业园区内。” 
    山东聊城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告诉记者: “不同制造企业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制造企业的类别。许多物流园区和制造业聚集区在同步开发、同步建设,很难做到同步了解。对于传统的制造业聚集区而言,由于不具备相对完善、集中的物流功能,物流企业集中的生产服务物流园区离制造业聚集区距离又较远,这也为其 ‘两业’联动带来了诸多困难。” 
亟待整合 
    针对制造业集聚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问题,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建议:制造业聚集区要想成就区内制造产业的优势,除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上,更应充分发挥其物流需求集中的特点,借助周边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以现代物流理念以指导,以构筑信息平台为关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合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引进先进物流企业,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与其形成良好互动,才可能使制造业聚集区产业集群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物流服务 “嵌入”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 “无缝对接”是制造业聚集区 “两业”联动的发展方向。但受制于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限制和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的影响,这是远期的目标。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邬跃认为: “现阶段,根据制造业聚集区物流外包分散的现状,加强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整合,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释放和集聚物流需求。其核心在于能否将分散的物流外包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共同配送、共同组织物流,多家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都由一家或几家集中提供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制造业聚集区虽然绝大多数都有与之合作第三方物流企业,但是物流企业相对分散,每个制造企业都寻找不同的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分散外包、分散管理极大影响了区内物流功能的整合。 “充分利用制造企业采购、配送和物流基础设施相对集中的特点,通过共同采购、共同配送的方式,来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提高区内制造企业的物流效率。”邬跃建议。 
    因此,如何统筹规划制造业聚集区的物流服务体系,倡导区内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共享共用,为制造业物流需求释放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将是整合区内物流功能关键一役。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的做法也许值得借鉴。陈文祥告诉记者,轻纺城可将成交的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对轻纺城内企业的运输、配送线路进行了统一规则,开发出了180多条运输专线,与入驻物流中心的物流企业共同运营,按照不同线路组织发运。 
    陈文祥说:“考虑到物流企业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了鼓励轻纺城内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业务托管机制,我们制定了风险抵押金的制度。由政府出面向进驻物流中心的企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我们在调查之后,可先行用保证金内对企业进行赔付。这不但有利于制造企业愿意把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而且使从事专线运输的物流企业增强风险意识,对风险的控制更加谨慎了。” 
    对于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来说,集中配送只是物流功能的一部分。如何发挥园区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增加吸引和辐射力,提高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山东聊城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管理处姜建国副主任认为,科学的规划是园区壮大的保障,坚持高起点规划的原则,引入全国知名物流企业,依靠大型物流运营商带动园区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增加园区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物流园区的价值和作用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不能一味地向物流园区要税收、要GDP增加值,而是通过完善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功能,来提升制造业聚集区内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北海市委副书记 曹坤华
    此次国家批复(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后,将进一步扩大政策空间,有效地满足北海市对发展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保税物流等方面的政策需求,将有利于北海市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承接国际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的转移,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档次和水平。为北海市利用出口加工区这个平台发展保税物流等行业,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提供了极大的利好因素。

□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 马明龙
苏州工业园过去主要倚仗招商引资,比较聚焦于外资,现在要通过科技创新,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2009年中期总结大会上,工业园区将今年的工作重点概括为:制造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生态优化。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管理中心主任李福丽
    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经营操作的命脉。倡导公司要从成立之初就规划构架一套通过信息平台把物流链上的各家单位 (包括运输、加工贸易、流通企业及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银行)连接起来,实现物流链各环节的正常顺利运作、保障公司管理的信息系统;物流联盟就是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众多企业签订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水平一体化物流管理可使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合作,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从企业经济效益上看,由于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企业的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作为盟主,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劳动。
服务是“圆心”
□隋秀勇
    面对持续升温园区建设热潮,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之一的各种制造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在推动区域经济一时快速发展中备受推崇。但如何保障各类聚集区持续发展的后劲?整合提升服务功能,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 “两业”联运发展,无疑是答案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或许是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重生产、轻服务”现象在制造业聚集区并不鲜见。制造业聚集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引发诸如仓储、配送等功能不能有效融整合等一系列问题,使本应具有物流服务因配套设施滞后大打折扣,这也极大制约着聚集区内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市场竞争下,各类聚合物流功能的园区,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市场为圆心 (或者说重心)。聚集区把发展重点放在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同时,园区建设者也要强化包括仓储、配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制造企业物流需求释放、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聚集区内 “两业”联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产品的市场竞争被附加了更多内容——高效的供应链服务,这显然制造企业的长项。因此,制造企业积极剥离其物流资产,和推进物流业务的深度外包,依赖深谙供应链之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补齐自己的短板,才能更好地满足于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服务能力。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应围绕客户(制造企业)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产地物流、销售物流甚至是回收物流等环节,深入了解客户的全程物流服务需求,由单纯的仓储、运输等单一服务,向为其提供定制服务或供应链集成商转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