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六十年海阳路桥之最

2009-9-21 19: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最早、最长、最宽……。”一个个以“最”打头的修饰词,伴随着共和国60年辉煌历程,描绘着祖国一个又一个巨大变化。这些词同样在忠实的记录着海阳公路的发展,60年路桥之最、路桥之变。 
  循着历史的轨迹,笔者以十年为一时间段,对海阳路桥六十年之最进行了盘点。 
  上世纪五十年代,海阳公路进入恢复与有计划发展时期,公路建设有了新的转机,产生两个“之最”。1956年莱海国防公路竣工通车,本条公路由中央军委投资195万元建设,海阳第一条国防公路由此诞生,保障了当时的国防需要。1957年潍石公路海阳段改建竣工,路面宽5.5米,全部铺筑了石料路面,海阳第一条晴雨通车公路诞生,公路时通时断的现象有所缓解,初步改善了山区闭塞处境。 
  上世纪六十年代,从1961年开始至1965年,海阳公路进入调整时期,产生两个“之最”。通过整顿养路组织,加强路政管理,推行路况质量评定等措施,1963年青石公路海阳段达到四级标准,海阳第一条等级公路诞生;路面好路率不断提高。1964年行村鲁岛至桃林连岛公路完工,海阳第一条连岛公路诞生,为岛内居民外出提供了保障。1966年至1969年期间受文革时期影响,公路机构一度瘫痪,海阳公路养护、建设力度大大降低。 
  上世纪七十年代,1971年海阳公路管理机构恢复后,认真贯彻“全面养护、加强管理”的方针,产生两个“之最”。1974年威青公路铺筑沥青路,海阳第一条沥青公路诞生,老区人民初步感受到了公路带来的文明。七十年代期间,海阳共修建大中桥梁30余座,是建国来修桥最多的时期,通过劈山架桥,沿线群众走出了大山的阻碍,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海阳公路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两个“之最”。1988年横贯海阳北部的烟青一级公路通车,海阳始有一级公路和高级路面,第一条快捷道路和一级公路诞生,快捷的交通条件大大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1989年海阳首次乡乡通公路,城乡一体化大格局进入构建期,多少代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海阳市提出以路兴市的口号,海阳公路人以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掀起新一轮的公路建设高潮,产生四个“之最”。烟凤路历时6年建设,1998年全线建成通车,全长63.9公里,成为海阳境最长的一条干线公路,海阳到烟台的最快捷通道得以贯通。期间建成的烟凤路东村至凤城段,路基宽38米,路面宽37米,成为海阳迄今为止最宽的公路。烟凤公路石人泊大桥建成,全长183米,成为海阳境最长和最大的干线公路桥。 
  本世纪初:进入新世纪以来,海阳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产生了七个“之最”。 2000年海阳第一座公路隧道乳即路帽子山隧道通车。2001年随着海莱线北段改建工程的完工,海阳干线公路全部完成硬化任务,首次消灭了砂土路面。2001年海阳第一座公路立交桥荣兰线战场泊立交桥通车,大大提高了该路段安全性能。2002年204国道首次升级“全国文明样板路”,树立了公路养护管理的样板。2003年威即公路海阳峙家至海阳隧道东竣工,海阳首条高速公路诞生,成为设计时速最快的路段。2004年烟凤线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成为海阳首条实施安保工程的路段,海阳公路全面向畅安舒美转变。2007年海莱线延伸段全线通车,宽阔的路面和高档次绿化相得益彰,成为海阳最美的路段。 
  辉煌六十年,风雨六十年,共和国发生沧桑巨变,祖国不断走向繁荣昌盛。前进六十年,发展六十年,海阳公路旧貌换新颜,路网不断优化完善,在促进经济发展惠及一方百姓的同时,也与时俱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之最”。公路路桥“之最”带来的文明,带来的实惠,历史会记住,海阳人民会记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