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主题:关注钢铁流通发展、谋求行业协作共赢

2009-9-19 1: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自从2005年底,钢铁产能过剩苗头渐显,市场价格起伏不定,面对越来越大的风险,市场迫切需要钢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平等对话机制。关注钢铁流通发展、建立平等协商机制、谋求行业合作共赢成为业内的普遍呼声。
    行业背景:200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铁产能出现过剩,钢材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钢铁业集中度下降,钢厂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发展,钢材流通行业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钢材贸易商,这些具有一定实力的集团军与钢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是钢厂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市场的重要同盟军。
    随着实力增强,贸易商希望调整与钢厂的关系,改善自已在供应链中的弱势地位。同时,国内国际钢铁市场运行规律出现新变化:价格行情变化波动周期比以前大大缩短,价格循环周期由以前的1~2年时间,缩短为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钢铁产品价格上涨或下降的幅度变大。面临不断增大的市场风险,贸易商为保护自身利益迫切需要在市场价格波动时与钢厂加强对话、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关注钢铁流通发展、谋求行业协作共赢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2006首届中国钢铁贸易商大会因此确立了“关注钢铁流通发展、谋求行业协作共赢”的主题,旨在行业内共商钢铁流通发展大计、谋求行业内外协作,引发社会各界多视角关注流通行业,推动中国钢贸行业的发展,探讨钢铁贸易商在整个钢铁市场链中发挥更大作用、谋求多赢发展的途径,促进钢铁流通业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特别是与钢铁生产企业的紧密合作。
    热点话题:话语权的博弈成为大会关注的话题。多年来,钢厂掌握钢材的定价权,钢材出厂价格一直是钢厂说了算,钢厂与贸易商之间缺少对话机制,同处于一个供应链上但却在不平等的地位。钢材贸易商这一弱势群体对钢厂的“钢老大”作风存在不满,面对钢厂的价格壁垒,钢贸商期待发出自己的声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于是就有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争取“话语权”的普遍呼声。
    本次会议上,一些钢贸流通协会资深人士和相关专家深刻剖析了钢材流通商话语权缺失的根源:即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这也是我国钢材流通企业多年的痛。钢材流通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求,尤其是在钢铁生产企业不断联合重组、作大做强的前提下,钢流通企业面临洗牌的阵痛。
    目的效果:会议达成的共识是,联合才能共赢。联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大企业需要联合,中小企业更需要联合。不仅钢厂与钢厂需要联合,贸易商与贸易商需要联合,钢厂与贸易商也要联合。在联合的前提下,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平等机制。
    会议形成共识是,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对于厂商和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这种稳定要靠市场的两个主体——钢厂和贸易商共同来完成。既然贸易商同样也是市场的主体,钢厂就必须重视他们的存在。只有钢厂和贸易商结成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共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