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投与引资比升至1:2 引资临高低端两头挑战

2009-9-18 11: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17日全球同步发布《2009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继续下降,2009年下降趋势更加显著。 
 
相比起其他国家,中国更好地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均表现不俗。
1 全球FDI继续下降中国对外投资增长111%
报告指出,2008年FDI流入量下降了14%,从2007年的1.979万亿美元降至1.697万亿美元。2009年下降趋势更加显著,预计将下降30%至40%。2010年FDI可望缓慢回升至1.4万亿美元。2011年将进一步反弹至接近1.8万亿美元,基本达到2008年的水平。
据悉,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以及不断加快的经济衰退,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FDI的前景,也改变了FDI的格局。在日益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推动下,发展中国家依然保持较快经济增长。2008年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外资流入增速有所减缓,但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在全球FDI流量中所占比例飙升至43%。而发达国家FDI流入量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骤降29%,流入量仅为9620亿美元。
“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FDI预计下降40%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下降17.9%,降幅逐渐收窄。从长远来看,跨国公司仍看好中国,将其列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说,2008年中国的外资流入增长了30%,高达108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吸收外资国。与此同时,中国也成功地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主体。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下降13.5%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投资增长了111%,达到559亿美元,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比例已升为1∶2。
2 撤资增加并购减少成FDI下降主因
探究目前全球FDI下降的原因,报告分析认为如下几个因素起了主要作用:一是跨国公司不断进行撤资以降低成本和配合企业重组。自2008年中期以来,跨国公司抽回投资、收回公司内部贷款以及偿还母公司债务等行为造成的撤资在一些国家均超过了FDI流入总量,给这些国家的外资存量造成了很大冲击。另一个因素是受金融市场萎缩和跨国公司现金短缺的影响,跨国并购大幅减少,而跨国并购在前几年一直是FDI增长的重要驱动原因。仅2008年一年,跨国并购交易额就下降了35%,为673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2006年的水平。2009年将进一步减少。
据了解,就非传统的外资投资者而言,由于资金渠道受阻,来自私募基金的外资显著下降。2008年私募基金跨国并购下降了38%,仅为2910亿美元,而2009年上半年又下降了78%。其主要原因是推动这些基金在近些年来开展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力———杠杆收购融资在2008年下半年几乎枯竭。另一方面,2008年主权财富基金资本雄厚,逆势而行,其FDI实现了破纪录的增长,跨国并购额增长了16%,达到200亿美元。不过,由于本国出口收入的减少及其海外投资的大幅亏损,主权基金业面临着挑战。
3 订单农业成FDI黑马我国亟需将其体系化发展
在全球FDI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于农业领域的FDI却一路飙升,以至于此次《世界投资报告》的副标题为———“跨国公司、农业生产与发展”。报告指出,从整体上看,当前投入农业的外资总量较低,但增长迅猛。
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每年流入农业的FDI还不到10亿美元,但是在2005至2007年,年流入量增加了两倍,达到30亿美元。跨国公司参与农业的形式不限于外国直接投资(如建立农场),订单农业(如外国超级市场或食品加工商订立明确规定价格、数量、质量和其他要求的合同,来跨国购买农产品)这种非股本形式的参与成为主要方式。目前订单农业不仅非常普及,而且在许多新兴国家和贫穷国家还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订单生产安排覆盖了广泛的农产品范围,从家禽、主要粮食生产到经济作物等。
“跨国公司与本地农户建立合同关系,向为数众多的小农户提供生产投入和转让技术,可以为农户和发展中国家带来重大利益。”联合国贸发组织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订单农业已经被接受并开始发展,出现了“公司加农户”的提法,但国内对订单农业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没有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专门的监管,整体上缺乏政策体系指引。
他介绍说,订单农业与传统的FDI相比凸显出两方面优势:一是不涉及土地直接占用和长期使用;二是可以与数量庞大的农户联系,与全球农业生产链和世界市场对接。他认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在未来会越来越有影响力。
梁国勇表示,发展订单农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农业市场将有助于中国“三农”发展。他认为,中国应在农业领域吸引利用外资方面建立针对订单农业的政策体系;其次,在这个政策体系下,制定措施推动订单农业更好地发展;同时,应将跨国公司通过订单农业对农业生产的介入纳入国家对“三农”政策支持体系中,并制定竞争、研发、基础设施等配套政策,在推动中国订单农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农户利益。
4 中国引资面临高低端两头挑战
今年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同比增长7%,自去年10月以来首度正增长。此前,FDI连续十个月同比负增长,8月FDI转负为正,这是否标志着中国吸引外资开始走出低谷?在17日举行的《2009世界投资报告》首发式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推动作用显现,但仍面临来自高低端两头市场上的严峻挑战。
詹晓宁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大幅下降,预计下半年仍会下降,但下降幅度可能有所减缓。从2009年全年的情况来看,全球FDI处于低谷,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
他说,目前外资仍在撤资过程中,中国希望吸引到的发达国家高科技领域对外投资仍在大幅下降,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着来自高低端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低端领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正面临来自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例如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而中国受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正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在高端领域,中国难敌发达国家的竞争,如在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等高附加值产业领域,发达国家也在加大投入,其外资促进机构和财政部门出台的资金补贴力度较大,目前中国吸引外资中投向研发领域的外资正大幅下降,说明跨国公司目前纷纷把研发部门撤回到本国。
据詹晓宁分析,中国在吸引外资结构方面已经发生了“出口导向向外转、市场导向向内转,沿海地区向上走”的最新变化。首先,出口导向型的外资有向国外转移的趋势;其次,以金融业、零售业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外资正从中国沿海向内地转移;第三,沿海地带吸引外资有升级换代的趋势。
詹晓宁提醒说,中国在利用外资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将吸引外资的目光投向高端领域的同时,也要看到低端领域的投资对创造就业的重要作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正转为全球就业危机,政府部门要注重政策的选择。
对于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詹晓宁认为有两个新的增长点值得关注:一是环保、节能减排、新技术开发等领域,发达国家在这些领域纷纷出台了促进投资的政策;二是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拥有比较实用的技术,但缺少资金和产业化途径。
5 各国刺激方案成投资保护主义“温床”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17日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针对目前全球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本周一联合国贸发组织已经向20国集团递交了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报告。
报告指出,虽然保护主义尚未在全球形成潮流,但是近日出现的如中美轮胎特保案等保护主义苗头令人担忧,报告呼吁限制各国制定“与邻为壑”的政策。
詹晓宁认为,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一些隐性保护主义倾向,在投资方面,各国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竟成为了投资保护主义的“温床”。如一些国家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中限制本国跨国公司投资于其海外分支机构,或在贷款方面对外资主体有所限制。
他说,在拉美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因限制外资而发起的国有化趋势,而在非洲,一些政府开始对此前签订的外资开采合同重新进行谈判。“2008年世界各国出台投资政策里,限制投资措施已经占到23%,而上世纪90年代每年只有5%至6%的限制性投资政策出台。”詹晓宁说。
据悉,20国峰会关于抵制保护主义的承诺只到2010年底,目前联合国贸发组织正在呼吁延长这个时限。詹晓宁说,投资保护主义在全球投资上升时期最易出现,危机中本国政府出手挽救的“龙头企业”在经济形势转好时可能面临着被并购等投资行为,到时经济民族主义等投资保护情绪更容易滋生,因此抵制投资保护主义的承诺应是长期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