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路通车里程比1949年增长近百倍

2009-9-18 10:4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949年全国解放时,山西省仅有12条公路,通车里程1288公里。到2008年底,我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24773公里,是1949年的97倍。 
  由于地处内陆,山高坡陡,基础薄弱,山西省公路建设相当困难,其历程可以用 “愚公移山” 
  来形容。1954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发展到了2882公里,其中2207公里为土路,675公里为砂砾路面。到1980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261公里,是全国解放时的21倍。其中,等级公路19875公里,占总里程的72.9%,二级公路188公里,实现了零的突破。 
  全省公路网络初步形成,省城与各地市、县城之间实现了公路联系,建成沟通邻近各省的出省通道。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山西省公路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0年,经过4年的施工建设,投资6.9亿元、全长737公里的大同至运城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全省人民“全民动员,义务修路”,义务修建省会太原通往各地市的“大”字型公路主骨架路基,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1992年,省公路局建设的第一条收费公路109国道大同云冈至云西公路24.07公里路段竣工通车。到上世纪末,全省收费公路发展到85条(段)4356公里。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省持续掀起公路建设高潮,到“十五”末,全省形成了以“三纵八横” 
  为骨架、干支相连、纵贯全省、通达四邻、安全便捷的干线公路网络,彻底打破了自然环境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截至2008年底,全省通车里程124773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的97倍,是改革开放初的45倍;公路密度达到79.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774公里。全省28107个行政村有24740个村通水泥(油)路。各级公路养护部门“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和“保障畅通,服务社会”意识进一步增强,集中实施了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截至2008年底,改造加固危桥673座,全省3500多座运营和在建桥梁,逐桥建立了技术档案和安全管理责任制;累计建成文明路6127公里,实施公路标准化美化工程4700公里,完成通道绿化9400公里,为社会公众营造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