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大重组的四个隐忧

2009-9-18 4:1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赫荣亮
    近期中国钢铁企业重组,可谓顺风顺水。或为金融危机所赐,亦或上游原料所累,再受下游渠道羁绊,中国钢铁产业突然觉醒,一时间国内钢铁重组号角响起,各大钢厂跑马圈地,各家钢铁集团林立。而在这场重组大潮中,各省级政府充当重组急先锋,可谓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地钢铁企业重组。就这样,一个个钢铁巨龙横空出世,中国钢铁企业座次也屡屡变换。但欢喜之下,隐忧尚存。
隐忧一:
    行政性重组过重
    有人已将我国钢铁业的重组称为“中国式重组”,其内容包括“省内重组”、“跨区重组”、“强者为王”、“弱者求存”四种模式。目前,在地方政府力推下,“省内重组”进展飞速。但多种重组方式中,“省内重组”的行政性身影最深。如果没有山东政府的大力支持,山钢重组日钢,将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但行政性重组,历来诟病多多。没有市场化的融合,这种重组,企业之间的融合存在问题,可能形成组而不合的结局。重压之下的重组,多重利益团体貌合神离,企业在人事、采购、销售等多方面难理头绪,容易破坏企业文化,造成产品、销售方式等方面差异大的企业间难以融合的局面,不但难以产生协同作用,企业运作成本反而增加,留下隐患。
隐忧二:各省做大透支后期产业重组
    中央政府力推三大企业,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集团的带动作用,要求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5000万吨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但以各省为中心重组后的钢厂,将为进一步整合国内产业埋下障碍。地方政府目前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本地扩张,各省通过行政指令将数家钢铁企业合而为一,对外地企业到本省兼并行为甚为排斥。待到各地钢铁企业圈地完成,各省钢铁企业林立,跨地域重组将比现在还要难上数倍。整合成数十个千万吨级别的“小钢厂”容易,但我们要整合出日本、欧盟那样的钢铁产业集中度,阻力将更大。
隐忧三:
    产业投资有冲动
    中国各地纷纷掀起的钢铁重组潮,其间也伴随着企业的扩大再投资冲动。重组一个企业,往往伴随着投资的大量跟进。重组之后的企业,力推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其实有避开政府产业调控之意,避免被当作落后产能淘汰出局。
    但问题是,中国钢铁市场已经发展到板材品种也过剩时代。随着各大企业的投资达产,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一个结构性过剩时代。这个过剩是产需失衡的表现,会爆发一个时期某种产品过剩,另一个时期是另一种产品过剩。但正是在国家产能调控指导下,我国钢铁产业越来越脱离市场,钢铁产业规划本身变成了钢铁产业投资的催化剂。
隐忧四:
    钢材流通出现“贸易壁垒”
    至今,笔者犹记,今年5月份武钢销售困难之际,湖北省副省长亲自带队,组织省内300多家用钢企业到武钢进行供需对接,现场签订93万吨钢材采购协议和504万吨协议订单。有媒体称,武钢迎来最大一批“亲友采购团”。这样的消息多令人感动,但欢庆之余,一丝辛酸袭上心头,不知道让人怎么评价。
    这时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各地钢材保护主义风声再起,9月7日,河南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出炉,其中要求2012年河南省内钢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2015年和2020年则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对外,我国宣称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但自己浑然不知,钢材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在各行政区域间悄然滋生。各省画地为牢,为本省钢铁企业销售建立优势,间接屏蔽了其他地区的钢铁企业的销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