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闽台产业合作 形成两岸经贸合作区域

2009-9-17 23:3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产业深度对接合作是经济功能性一体化与紧密经贸联系的 主要体现。推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合作,是形成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并发展福建自身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当前,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正在推进,两岸关系初步迈上和平发展的轨道。这为推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合作以形成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提供了历史机遇与现实可能。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既明确要求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更为推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合作以形成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赋予了的特殊政策支撑。新形势下,福建应抓住机遇,推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合作,以形成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基于福建现有的基础条件与对台经贸合作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当前推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合作以形成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构建产业对接与聚集机制
    总体说来,要制定台商投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促进政策,以各类特殊经济区为招商引资平台,依托现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对接合作聚集基地,构建产业对接与聚集机制,积极承接台湾现代产业转移。具体而言,应采取如下举措,以构建产业对接与聚集机制,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湾产业的招商引资竞争力与对接承载能力。
    一要扩展产业对接合作平台,建设产业对接合作聚集基地。应将福建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合并与扩区至福建省行政区范围,将现有的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等方面的特殊政策统一实施,促进台商投资区、各类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整合,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沿海一线的产业对接集中区建设,培育发展产业对接专业园区,促进闽台产业对接进一步集聚、提升。
    二要健全产业链,提升产业合作关联度。以电子信息、石化、机械、船舶、冶金、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创意、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加快建立与台湾产业相配套的以及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健全产业链,提升产业合作关联度,促进闽台产业融合。
    三要开放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下放投资审批权,放宽产业开放政策,允许台资、外资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与领域,允许台资、外资进入基础实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与金融服务业等领域,放宽台湾及外国商业零售企业、贸易公司、物流企业、旅行社、信息咨询会展服务企业、医疗教育机构以及其他工商服务企业的准入条件和引进范围。
    四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比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内资企业予以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优惠,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行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扩大抵扣范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对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予以加速折旧的优惠。
    五要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都要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适当降低中央投资项目地方投资比例,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补助;对具有全国或区际意义、有助于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竞争力的项目,在项目布点与审批、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其二,开展产业、园区、县市对接合作
    要积极开展产业、园区、县市对接合作,以行业对行业、园区对园区、县市对县市等多种方式,促进闽台产业对接合作。
    一是开展产业对接。要依托各类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与台湾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旅游会展、航运物流、商贸、文化创意等方面产业的对接,推动形成以电子、机械、石化等产业为主导,以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沿海一线的闽台产业对接态势和经济合作布局,促使福建由轻型产业结构向重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上、中、下游产业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的分工体系,从而使区域产业联合迈向规模化、系统化与长期化。
    二是开展园区对接。要推动在福州、厦门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等各类园区与台湾新竹、台中、台南等地的科学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港区等各类园区的对接与合作,促进共建合作园区,共推技术标准,共创品牌。
    三是开展县市对接。要推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城市与台北、高雄、基隆、台南等城市建立城市联盟,开展市(县)域经济合作。
    其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对接合作
    制定闽台现代服务业全面对接规划,打造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基地,促进闽台现代服务业对接合作。
    一要鼓励支持台商以独资或控股方式,投资福建服务业,积极引进科技研发、航运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会展、商务营运、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吸引台资企业在福建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销售中心、商务中心、采购配送中心和地区总部,积极发展闽台服务贸易合作,提升闽台服务业合作层次与结构。特别是,引进并扶持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区域经济辐射能力。
    二要以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文化、会计、医疗、分销、信息服务、IC设计、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管理咨询、专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加强闽台合作。
    三要放宽台资中介机构的准入限制,积极引进台湾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闽台中介服务企业的联合、兼并与重组,深化闽台服务业合作水平。
    四要争取设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试办两岸货币兑换与清算以及离岸金融业务,降低台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门槛,打造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两岸金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其四,提升农业合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努力将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成台湾农产品输入的区域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充分发挥窗口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提升闽台农业合作水平。
    一要大力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台湾农业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生产要素,促进闽台农业深度对接。鼓励台商以合资、合作、独资、承包、租赁、参股、收购等方式投资农业领域;鼓励台湾杰出农民带资金、技术、良种等到福建投资;鼓励台湾同胞来闽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开发与产销组织、农业生物技术、休闲观光农业、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二要加快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的中心渔港、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泉州闽台农产品市场、福州海峡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基地建设,打造两岸农产品集散中心,提升厦门、漳州、南安、东山、霞浦等海峡两岸农(水)产品集散中心和市场功能。
    三要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和台湾农业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心,加快闽台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加快建立一批闽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加工区。
    四要开辟台资农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合作层次,深化合作成效。
    五要加强两岸农民合作组织交流,推动两岸共创品牌农业,促进生产、销售、管理、服务多方位合作。
    其五,深化旅游对接合作
    深化旅游对接合作,促进海峡旅游区的形成与发展。
    一要完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台湾旅游机构的交流合作,深化闽台旅游景区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市场互动,共推海峡旅游精品线路,做大“海峡旅游”品牌。
    二要提升“小三通”黄金通道,增强中转衔接服务功能,推动中央准许所有大陆居民和来大陆交流旅游的境外民众可经由福建港口赴台澎金马地区交流、旅游,准许所有大陆居民可以自由行方式经由福建港口赴金马澎地区交流、旅游,从而扩大大陆居民从福建口岸赴台旅游;与此同时,要积极开拓台湾旅游市场,加强入台旅游推介,扩大台湾同胞来福建旅游。
    三要积极开拓台湾旅游市场,加强入台旅游推介,扩大台湾同胞来闽旅游。
    四要推动台胞来福建设立独资旅行社或合资旅行社,推动福建本地旅行社优先到台湾岛内或金马澎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五要通过扩大海峡旅游博览会和一系列大型对台旅游节庆活动的影响力,构筑海峡旅游交流合作平台。
    其六,提升产业对接合作的技术含量
    加强技术创新合作,提升产业对接合作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一要注重对台高科技产业的招商引资,扩大在光电、软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仪器、生物科技、外包服务等领域的对台交流合作。
    二要加大智能电子、数控机床、环保、生命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力度,以高新技术为导向,推动台商投资区产业升级,提升台商投资区对高新技术的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要办好台湾学者创业园、台湾中小企业创业园,建构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扶持体系,为台湾科技人员提供高层次创业平台,增强福建对台湾科技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最后,做大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桥梁平台
    要推动举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推动赴台举办各类商品展,继续办好4?8台交会、9?8投洽会、5?18招商会、6?18科技成果交易会、两岸旅游交易会、海峡论坛、两岸农产品产销论坛等重大涉台经贸盛会,做足特色,做大影响,做响品牌,从而做大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桥梁平台,强化和提升福建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活动基地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