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市场:体制改革奠定繁荣基础
2009-9-14 13: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949年山西全境解放,山西公路交通运输在薄弱的基础上艰难起步。根据1949年统计,当时全省拥有民用汽车210辆,其中营运货车75辆、客车25辆,完成货运量7.2万吨,货物周转量569万吨公里。客运量9.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16万人公里。”谈起60年前的道路运输状况,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段建国如是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间,山西道路运输管理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直接管理,各级政府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统一的计划管理。”山西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我国各地的道路运输业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状况大同小异。
1979年,中国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开始了“发育”,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运输市场体系逐步形成。截至目前,道路运输业成为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运输组织最灵活、运输产品最多样、就业人员最多的运输方式,全行业完成的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占综合运输体系的90%和70%以上,从业人员数量达2000多万,道路运输完成的客货运量和就业人员数量均比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的总和还要多。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运输业就是其中的“门路”之一。1982年,国家经贸委和交通部联合发表声明,实行“有路大家行车”,“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开放政策,为个体搞运输的恢复和发展打开了一扇关键的门。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的若干规定》后,大大鼓励了个体运输的发展,农村城镇涌现了大量运输专业户。1985年,全国城乡个体和联户运输车辆达到28.49万辆,甚至超过了公路部门营运车辆的数量,改变了国有汽车运输企业占据主导的运输格局。
从1986年度《中国交通年鉴》的描述可以看到,当时的运输个体户已成为市场上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规模小、分散经营、机动灵活、应变能力强,服务方便周到”,不仅扩大了整个社会的运输能力,促进国营运输企业在竞争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还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运输个体户们也在逐渐改变传统的方式,向企业化发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地方上的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已从单车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到企业承包经营,并出现租赁和股份制等形式。截至1987年底,全国地方公路运输企业已有60%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
如果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初向个体、集体放开运输市场开始,到80年代中后期,国家放权,国有运输企业实行改革以适应市场,是道路运输市场走向市场化的前两个发展时期,那么,90年代后国内公路运输市场逐渐全面实现市场化,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这一进程的第三个发展时期。中外合资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1992年批准立项的合资运输企业达73家,比1992年前总和还多。
公路运输的全面放开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进入WTO后,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外商输送到中国市场的商品以及在华设厂的外资制造业、零售业越来越多,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进入中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外资也越来越多,它们主要为这些商品提供分销运输服务,保证流通效率,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如TNT之于上海大众,夏晖之于麦当劳等等。
从积极方面来看,这些外资运输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大大加速了我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促使国内运输业的改革与转型,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加剧了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竞争,抢占了不少先机和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经营行为不规范,行业及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国内不少公路运输企业陷于低端恶性竞争中,经营分散、效率低、规模小,信用度不高,长期打价格战,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这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也成就了一批有实力的民营道路运输企业,如山东荣庆物流,深圳的德邦物流等。他们的成长,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路运输市场从封闭到开放、整合与发展的历史。同时,对于当年如过江之鲫的运输个体户来说,它们又是成功的范本,识时务地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延伸产业链,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也越来越强。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