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考察团探索新路子 打破经济发展的限制
2009-9-13 12: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一行车队,奔波数千里,8月底至9月初,西安市长陈宝根带领考察团,先后访问西北三省的四个城市,并顺利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
当地官员称,这次考察在6月底的“关中-天水经济区”顺利获批后,就已经开始筹备,“是西安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访问城市最多的一次考察活动,而且范围涵盖了经济区的外延城市,姿态亦相当开放务实。”
“信号意义十分强烈:在以往,西安更多的是‘向东看’,研究怎样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但现在 ‘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规划,西安在新的定位下需要重新思考——历史上都是向东看,但现在我们需要‘西顾’,主动加强西部城市间的合作交流,打破行政壁垒,通过更好的产业协作来提升整个西北地区的竞争力。”参加考察团的当地官员对本报说。
探索新路子
“8月28日从西安出发,先后到了银川、兰州、西宁、天水,整个路程下来,有几千公里,相当长的时间是在路上度过的。”考察团的一位官员说。
据称,尽管路途遥远,这次考察并没有采取惯用的飞机行程,而是由一辆大巴车和数辆小车组成了一行车队,成员则包括了西安的三位市长——市长陈宝根、副市长杨广信、韩松,10个政府部门负责人、6个县(区)长在内共约40余人。
上述官员说,这是一次务虚和务实兼而有之的访问考察,“务虚的层面在于,西安与这些访问城市分别签署了友好城市和旅游合作的战略框架协议,没有涉及太多实质操作细则,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模式。”
“每到一处城市,陈市长除与当地官员会谈交流外,必约见当地媒体,要求增进交流、了解和沟通,以为进一步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他说。
8月28日,抵达银川的当晚,西安考察团立刻在一家咖啡厅约见当地媒体记者,主宾落座后,陈宝根开宗明义向记者们阐明了见面会的意图——“环顾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都在联手发展,西北不能坐以待毙,要发挥各自的生态资源优势,捆绑起来,互助发展。在此间,西安愿意提供医疗、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便利,帮助西北其他几个城市发展。”
3天后,在兰州的媒体恳谈会上,陈宝根再次作出了类似的表述,“我们西北人要相互关照,相互支持,利用西北的各种资源联合西北的各个城市,加快西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并呼吁西北的各城市联合起来,使之成为像长三角和珠三角一样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新的西北城市群。”
据称,促进考察活动的契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获批,6月底国新办宣布此规划后,西安就已经开始筹备考察行,但范围又不局限于经济区内的城市,包括银川、兰州、西宁在内,都是西北各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所以花这么大精力,在学习考察外,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强合作事宜交流。”韩松说。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政策部分,关键词“探索”被七处提及。上述官员说,这次考察实质上也是一种探索:第一个就是探索跨区域加快协作发展的路子;第二个就是探索在内陆不发达地区加快开放开发的新模式;第三个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探索发展新机制。
务实的先遣团
西安考察团出发的前一天,8月27日,一个“先遣团”悄然抵达了青海格尔木——如果说城市间官员的会面、媒体的交流更多停留在务虚层面上,这个先遣团则带来了务实的成果。
格尔木,蒙语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这个由西安国际港务区常务副主任强晓安带队的考察团第一站选择了格尔木市外围的察尔汗盐湖中的青海盐湖博物馆,察尔汗意为 “盐的世界”,总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
察尔汗盐湖的开发始于1958年——在那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年代,在技术和资金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第一代创业者们人拉肩扛,土法上马,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袋钾肥,由此拉开了中国钾肥工业的序幕。
盐湖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盐湖钾肥,如今已经是全国钾肥行业龙头企业。在经过反复沟通后,8月30日,这个先遣团和盐湖集团主要高管离开格尔木抵达西宁,与西安市政府代表团会合。
在西宁,西安国际港务区和盐湖集团正式签署了 《青海盐湖集团青海盐云钾盐有限公司西安物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盐湖集团将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斥资15亿元,建设青海盐湖集团青海盐云钾盐有限公司西安物流分拨基地项目。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建设仓储物流设施;二期投资10亿元,实现青海盐湖集团的钾肥销售功能前置。
强晓安对本报说:“西安国际港务区与青海盐湖集团的合作,是一次西北大型工业企业与西北最大的物流功能板块之间的强强联手与紧密合作。”
合作的空间在于,盐湖集团的生产能力和销售终端需求都不存在问题,问题出在物流环节——从生产基地格尔木出发,到任何一个地区的运输半径都不会少于1500公里。由于青海盐湖集团钾肥生产基地与钾肥主要需求地的距离过远,现有滞后的物流模式和遥远的运输半径,成为了制约产品销售、配送、流通的主要瓶颈。
“我们现已拥有220万吨钾肥的年生产能力,产能在2012年将达到600万吨,600万吨钾肥怎么能及时地运出去,这是个问题,”盐湖集团人士说,盐湖集团目前所获得的铁路车皮数量均衡地分布在全年每个月份,这在客观上造成了钾肥销售旺季运力不足,而在销售淡季运力浪费的不均衡状态。
盐湖集团每年在全国各地租赁库房的费用就超过了6000万元,巨大的物流成本使其开始考虑将产品销售、仓储功能前置——需要在接近钾肥需求地的地区,设立一个具有“蓄水池”功能的仓储物流基地,以确保销售机构“于订单下达48小时内将钾肥送到客户指定地点”的销售承诺。
“更重要的是,盐湖集团是西北地区较为典型的大型资源性企业,它所面临的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是其他西部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强晓安说,盐湖集团物流基地东移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成为西北五省地区大型工业企业的仓储物流功能前置、降低物流成本、增加销售收入的成功范例。
西顾
在过去,西安更多的是向东看,研究如何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梯度转移,“但在国家战略层面给予西安新的定位后,西安开始西顾,这次考察是一个政策信号,也是一个姿态,作为整个西北地区的核心城市,西安不能只顾眼前,而必须有带动、支撑整个西北地区提升竞争力的胸怀”,一位考察团的政策部门官员说。
“坦率地说,西安目前还缺乏上海、深圳那种大规模指挥产业分工、配套资源的能力,比如金融业、制造业等产业在市场层面指挥分工的能力,上海发展汽车产业,可以把很多汽车零配件工厂放在浙江,但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他说。
上述官员认为,眼下西安最明显的仍然是地缘优势,这也决定了物流产业成为突破口——“西北地区地幅广大,大部分地区发展得又是资源性产业,物流在以往一直都是瓶颈,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打通这条通道”。
需要打通的“通道”,显然不只是物流层面,在当地的官员看来,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限制仍然非常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力量在弱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本身的制订意图就在于打破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限制。
据透露,在这次考察的一次内部谈话中,一位天水市领导提出这样一个大胆设想:能否通过沟通协商,把整个西北地区所有的高污染高排放项目集中到一个地方,比如说把所有的炼钢项目都放到甘肃或者宁夏的戈壁地带?
这个设想引起了很多官员的共鸣,但又面临着诸多掣肘因素——如果能够得以实现,则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产业分工协作,更多的城市可以做好生态环境,专注发展一些新兴环保产业。但掣肘的因素则在于,牵扯到地方政府的具体利益问题,可能就难以推行。
需要协调的利益问题显然不只是国有资产的收益问题,上述政策部门官员说,“如果只考虑收益问题,也容易通过各地国资委在公司层面交叉持股等方式来解决,但是,一些其他指标,比如说GDP,比如说就业率,我们不能不考虑。”
而对西安而言,这只是所走出的第一步,“未来的问题还有很多,政策、交通、市场等各个层面都有,需要一步一步去解决,现在还是探讨、寻求合作层面——未来的合作肯定是以市场的方式,在广阔的地区、不同的方式去合作,但现在需要政府来引导、创造环境”,他说。
西安考察团还特地带去了一个秦腔剧团。秦腔是西北地区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剧种,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西北城市的感情互动。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