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模式”精髓:多头并举

2009-9-13 12: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徐逢贤: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连玉明:
  著名城市学专家、教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情国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万强: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谭洪安:
  《中国经营报》记者
  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大连前途不可限量。
  25年前,国务院一纸文件,大连成为中国最北端的沿海开放城市,同乘一列时代列车的还有青岛、宁波、深圳……如果说25年前我们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开放;那么,经过25年的摸索,一个时代的命题摆在大连人的面前,站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大连的明天将往何处去?大连的未来将会走出怎样的发展模式,且听场外嘉宾妙语连珠。
  1
  与青岛、宁波、深圳相比,大连在城市发展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徐逢贤:
  总体来看,这四个城市都是国家副省级城市,又都是计划单列市,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共性。深圳自从1981年设立经济特区之后,面向东盟自由贸易区,依托比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在相关产业转移中受益,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经济总量领先全国;宁波依托长三角地区和江浙地区发达的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与这些城市相比,大连最大的优势在于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丰富,而且作为东北最大的港口,且城市旅游资源发达,吸引外资力度大,因此其发展潜力巨大。
  张万强:
  这几个地区的共同点都是港口城市,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大连优势一是处于东北亚航运中心地位,发展潜力较大。二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很快,强化了大连的腹地基础。三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为大连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从发展劣势来看,大连港口的腹地小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其他三市的腹地广阔且相对发达。
  谭洪安:
  青岛最大的优势在于依托山东半岛,其次就是山东以外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山东省经济实力已居全国三甲,进出口需求庞大,毫无疑问足以“喂饱”青岛,而且青岛周边的烟台、威海、日照等港口,各有专业分工,更多是作为支线港角色,围绕青岛共同组成山东半岛港口群。
  大连理论上的腹地近为辽东半岛,远为东北三省一区。这些省区长期以来过度透支,且受传统体制束缚仍重,经济相对欠发达,对肩负“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任的大连来说,至少短期内是一个劣势。但东北矿产及林业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均相当雄厚,战略地位又极为重要,一旦国家政策持续投放,开发得当,后劲不可估量。
  2
  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大连需要从青岛、宁波、深圳等城市身上借鉴哪些经验?徐逢贤:
  大连虽然在开放程度上与深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也正是需要大连进一步从深圳借鉴的地方。同时,大连还应当学习青岛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经验,将目光从东北亚地区扩大到太平洋沿岸,甚至是东南亚和欧美国家,大连不应该仅仅是中国的大连,更应该是世界的大连。最后,大连应加紧制定2020年发展纲要,争取中央政策倾斜,然后加快发展步伐,高擎辽宁沿海经济带龙头,走出一条多头并举、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城市发展方面的“大连模式”。
  连玉明:
  大连将迎来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也是大连城市战略新的转型期、城市发展新的加速期和城市价值新的提升期。抓住这个机遇,抓好这个定位,提升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是新时期大连新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实践的首要问题。落实新定位,产业支撑是关键,直接关系到以大连为核心的辽宁沿海经济带能否抢占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先机。
  谭洪安:
  近年来,青岛区域经济加速整合,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前来视察时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后,海洋产业发达的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经济龙头的地位,再次得到公认。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样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大连提供了一次机会,一次重新融入辽宁及东北经济,并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的绝好机会。由此可以预见,大连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学习青岛依托政策及区位优势,加速区域经济整合。
  3
  大连的城市发展未来应走出怎样的发展模式?徐逢贤:
  由于大连有东北三省其他地区都不可比拟的港口优势,因此未来城市发展中必须坚持走建设港口型城市之路,最大程度地集中东北地区的资源。此外,大连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打好园林城市这张牌,吸引高科技人才,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最后,大连建市百年始终贯穿重工业发展,这个传统不能丢,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要把重工业集中起来,把旅游资源穿成串,彼此互不干扰。从全球一体化的实践来看,单一经济模式的地区往往在经济危机中抗击打能力不强,如以汽车业为支撑的美国底特律、以旅游业为主导的芬兰等等就是代表。因此,大连这座城市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多头并举的道路。
  连玉明:
  国务院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连从环渤海经济圈的门户位置,成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龙头,其城市定位也转变为“国家战略,北方门户,核心地位,龙头作用”。透过这一定位标志着大连的发展将进入三个新阶段,即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标志,大连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二是以全域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为标志,大连进入统筹发展的阶段;三是以抢占北方开放门户和打造腹地开放平台为标志,大连进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
  张万强:
  大连今后的发展模式应强化与腹地的融合和互动,成为东北经济区的领头雁,不仅自己飞,还要带着腹地一起飞。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配套产业向内陆腹地扩散,在合作、互利、共赢的推动下,促进产业和能源开发整合,以优势产业和企业为核心,发展产业集群。从对策上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大连市要突破“大连的大连”,树立“辽宁的大连”和“东北经济区的大连”的观念,充分发挥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对沈阳经济区、辽西北和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广大东北经济区腹地的服务、辐射、带动的功能,发挥大连的信息平台、物流平台、贸易平台、融资平台和中介组织等功能性载体的作用,为经济区和整个东北服务。
  深化区港联动,将保税区的政策向丹东、营口等港口延伸,推进内陆干港、港铁联运、集装箱班列项目运作,把开放前沿和腹地紧密联系起来。构筑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形成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之间完善的物流体系。建立海铁联运体系,为腹地企业利用港口提供便利,形成以港口为龙头、以铁路为依托、以保税物流为纽带的物流体系。建设内陆干港,提高口岸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力。
  集中精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这是大连的一个短板(当然也是辽宁甚至全国的短板),一个是以此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另外是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促进产业的整合,壮大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的实力,本着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配套产业向周边的扩散,促进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旅游资源的合作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