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正在崛起的贸工重镇

2009-9-1 20:4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989年5月,陆家主动接受昆山开发区辐射,自费创建了全市乡镇第一个工业区,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被誉为外向明星镇。20年后的今天,陆家再次发挥东邻花桥国际商务城、西接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的区位优势,以退二进三和引进专业市场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个崭新的贸工重镇正在崛起。 
   渤扬现象  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位于陆家的渤扬纺织(昆山)有限公司在欧美市场急剧萎缩的情况下,依然完成销售额5000多万元,同比实现增长。令人惊奇的是,渤扬纺织的利润不是来自生产部分,而是来自研发和营销。这表明,渤扬纺织已从单纯制造企业向贸工一体化转型。事实上,渤扬纺织只是陆家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陆家分管招商工作的副镇长陶建忠说,由于拥有良好的交通优势,20年来,制造企业加速向陆家集聚。但是,制造企业在给陆家带来产值的同时,也占用了陆家大量的资源和空间。5年前,陆家就感受到了发展空间的制约。怎么办?陆家人决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于2003年在邻近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的地方建起白杨湾物流中心,尝试以物流业为切入点进行经济转型。去年,白杨湾物流成为昆山最大货运中心,园内集聚了100余家中外运输企业,服务着周边50公里半径的企业,营业额以每年30%的幅度递增。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占地50亩的物流园,去年上缴税收2800万元,是同等工业用地的几倍。白杨湾物流中心的成功让陆家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第一颗甜果。于是,陆家以鼓励现有企业向研发、营销中心延伸和打造专业市场为抓手,全力调优产业结构。除渤扬纺织成功转型外,好孩子集团、永新药业、正新橡胶等一批制造企业都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仕泰隆、嘉民国际、安家仓储、北方货运等一大批服务业项目落户陆家。在经济发展战略上,20年来,陆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确立了贸工两条腿走路的发展路子。 
    千人晨练  文化生活成为常态 
    “20年前,我们农民每天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地里干活,而现在却是赶到菉溪广场晨练。”家住陆家小区的赵永生大伯感慨地说。赵永生大伯的话生动地概括了陆家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变。事实上,陆家不仅每天早上在菉溪广场会呈现出千人晨练的美丽画面,而且文化生活已成为陆家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陆家建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艺体中心、图书馆、村(社区)文化活动副中心。如今,这些文化设施已成为陆家居民常去的地方。以“节”为媒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是陆家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另一个抓手。陆家文化艺术节已经举办了8届,每年吸引近10万人次居民观看;两年一届的农民运动会,成为全镇居民一大盛事。同时,陆家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化,让各类文化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在文化生活上,20年来,陆家已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陆家浜鼓手、享誉一方的传统民俗——龙崇拜和江南文化的外在表现——江南丝竹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陆家的发展更具内涵。 
    68个小区  向城乡一体化迈进 
    1989年6月,陆家第一个居民小区陆粮新村建成。如今,68个越建越高、越建越漂亮的小区分布在6.1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近70%的陆家农民告别农家小院住进了高楼。为方便居民生活,陆家在每个小区都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办理社保和农保,看病、领取养老金等都不用出社区大门。赵永生大伯说:“20年前,这样的生活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现在我们农民也能享受到了。”除和城里人一样享受便利的生活外,陆家居民还发现,如今的陆家与城区没有什么区别,城镇建设与城区实现无缝对接。1989年5月,312国道陆家段开工,成为陆家对外连接最重要的通道。如今,沪宁高速、京沪高铁、沪宁城际轻轨等五条国家级交通动脉穿境而过,与昆山城市内环线、外环线构成“二纵五横”的道路网架。在陆家任何地方,5分钟就可以上高速,比城区还要方便。在城镇建设上,20年来,陆家最大的变化就是消除了城乡差别。(杨报平 )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