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东北东部经济带 促本溪经济新腾飞

2009-9-1 11: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建设纵贯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形成东北新的出海通道”。形成这一出海通道的目的在于,要构建东北东部城市,形成一条经济带,地域性的发展东北东部地区。东北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俄罗斯、朝鲜相邻,区位独特,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煤炭、木材、钢铁基地。跨越辽、吉、黑三省,涵盖辽宁省的抚顺、本溪、丹东,吉林省的吉林、通化、白山、延边,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共13个城市。这13个市地域相间,自然互补性较强,产业整合的空间较大,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良好基础。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整合,促进东部经济的共同发展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振兴。目前,东北东部地区铁路工程建设正在分段实施,东北东部新的出海通道丹东港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连接东北东部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已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东北东部十三市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的依存度将会逐步提高。

  本溪市地处辽东半岛腹地,与丹东大东港相距240公里。是东北东部十三市中与丹东大东港最近的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又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形成,将会为本溪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一、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建立,给本溪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1、交通更加便捷,降低运输成本。公路、铁路的修建,拉近了本溪与东北东部城市间的距离,直接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港口建设更加完善,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本溪临近丹东港,丹东港的逐步完善,缩短了东北东部与东南沿海城市和周边国家的距离,从而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为扩大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速桓仁县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东北东部铁路经由本溪市桓仁县,交通上的便利,带动桓仁县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4、双重动力拉动本溪经济快速增长。沈本一体化同东北东部经济带相结合,双重动力,助推本溪经济快速发展。

  5、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形成,推动本溪医药产业的发展,本溪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也将带动东北东部医药行业的兴旺。

  二、本溪经济在东北东部十三市中的位置及差距

  要使本溪真正得益于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发展,就要先了解本溪在东北东部十三市当中的经济地位和差距。

  1、本溪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2008年本溪地区生产总值610.9亿元,在东北东部十三市中位列第三,吉林市和抚顺市位列一、二位,总量分别是1300.2亿元、662.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5%,在十三市中排名第十位。排在前三位的城市是七台河市、通化市、吉林市,分别增长26.1%、22.4%、20.6%。

  2008年本溪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199元,在十三市中排名第一位。排在二、三位的是吉林市30019元、抚顺29580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5%,在十三市中排在第十位。

  从产业结构上看,在十三市中,只有佳木斯市、鸡西市、牡丹江市出现三次产业比重呈现三、二、一的局面,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其他城市呈现出的仍然是二、三、一的比重格局,其中,抚顺市、本溪市、通化市、白山市、七台河市,第二产业比重过半。尤为突出的是本溪市,二产比重达到63.4%,高出三产32个百分点,在十三市中,本溪二产比重位列第一,三产比重排在第十二位,由此可见本溪对第二产业仍有较高的依存度,经济发展受二产业影响较大,在三产方面,本溪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十三市三次产业构成表

  2、本溪市地方财政收入实力雄厚

  财政收入指标是一个直接反映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2008年本溪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4亿元。在十三市中排在第三位。前两位是吉林市53.3亿元、抚顺市45.2亿元。增长速度25.7%,在十三市中排在第10位。

  3、本溪市在第一产业处于薄弱位置

  2008年本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9715万元,在十三市中排名第十。排名前三位的是吉林市2572000万元、佳木斯市1617730万元、牡丹江市1374879万元。粮食总产量27.3万吨,排在第12的位置。粮食总产量排在前三位的是吉林市457.7万吨,佳木斯市452.2万吨,鸡西市201.9万吨。第一产业发展受地理位置因素制约,本溪地势多山,耕地面积少,在十三市中的耕地面积排在12位。与产量大省黑龙江省形成东北东部经济带后,通过资源整合,方便本溪进行粮食采购,产业调整,集中发展二、三产业。

  4、十三市中凸显本溪老工业城市

  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本溪,工业始终是本溪市的支柱性行业。2008年本溪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8.4亿元,低于吉林市的437.8亿元排在第二位。抚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2亿元排在第三位,通化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3亿元排在第四位。增速16.1%,排在第十二位。

  2008年本溪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1家,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排在第一位的吉林市相差277家。说明本溪工业发展集中在现有的几大工业企业,应全面发展工业企业,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

  5、本溪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居中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力,也是扩大经济总量的重要途径。本溪市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1亿元,在十三市中排名第七,排在前四位的是吉林市1200万元、通化市429.4万元、抚顺市380.7万元、丹东市352万元。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5%,排名第六。

  6、本溪市消费品市场活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消费市场的活跃度。2008年本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亿元,在十三市中排名第8位,位居前四位的是吉林、抚顺、丹东、牡丹江市,分别是481.1亿元、286.3亿元、198.1亿元、19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22.25%,在十四市中排名第九。

  消费品市场活跃度很大程度上受当地人口数量的影响,2008年本溪在十三市中人口数量排在第九位,又是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城市之一。人口数量减少,造成总体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排名靠后。但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来看,本溪市2008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93元,在十三市中排在第三位,排在前两位的是抚顺市12826元、吉林市11095元。直接反映出本溪市消费市场的活跃。

  7、本溪市实际利用外资仍有潜在能力

  实际利用外资额是反映城市外向度的重要经济指标,2008年本溪市实际利用外资11305万美元,位列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吉林市32118万美元、丹东市30606万美元、抚顺市13386万美元。本溪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为32.53%,在十三市中排名第七位。

  8、本溪市对外贸易表现不俗

  出口创汇直接体现了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程度的重要指标。2008年本溪市出口创汇12.6亿美元,在十三市中位列第五位,前四位的牡丹江市65.8亿美元、佳木斯市19.2亿美元、延边市14.8亿美元、丹东市13.8亿美元。本溪市出口创汇增长速度2.1%,在十三市中排在第12位。排在前四位的是吉林市、牡丹江市、抚顺市,通化市,增速分别是45.5%、37.8%、33.4%、30.2%。

  出口额排在前四位的城市都属于边境城市,本溪与排在第四位的丹东市出口额仅相差1.2亿元。比排在第五位的抚顺市多出3.8亿元,足以显示出本溪在出口能力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9、本溪市人均收入有保障

  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口数量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均指标是考核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又一项重要指标。2008年本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11元。在十三市中排名第四,排在前三位的是吉林市14000元、通化市13945元、白山市13523元。增速19.9%,排在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6164元,在十三市中排在第三位,前两位是丹东市6630元、牡丹江市6555元。增速18.6%,排在第四位。

  通过以上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从经济总量来看,经济总量排位靠前说明与其他十二个市相比,本溪市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经济基础比较牢固。从发展速度来看,现阶段本溪的发展速度远没有经济总量那样喜人,发展速度表现出落后,多项经济指标发展速度都处于中下游位置。再从2006年主要指标的年均增速上看,本溪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速度是15.2%,在十三市中排在第8位,与第一位通化市相差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17.4%,在十三市中排名第12位,与第一位双鸭山市相差11.7个百分点。这不禁敲响了本溪经济发展的警钟,本溪市应充分利用东北东部经济带,与本市发展策略相结合,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市场走向,加快步伐朝着具有区位特色多元化经济的方向发,从而与东北东部城市形成互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面就本溪如何利用东北东部经济带同本溪经济发展策略相结合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稳固二产业主导地位,快速发展第三产业。

  建立东北东部经济带,为本溪粮食作物、农产品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在合理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要将重点投放到二、三产业,稳固工业的主导地位,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份额。形成以二产业为主,三产业高速发展的经济格局。I

  二是强化工业化主导战略,充分发挥促进本溪市经济总量扩张的产业支撑作用。

  从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看出,工业始终是本溪的支柱性行业,对本溪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强化工业化主导战略,充分发挥其促进本溪市经济总量扩张的产业支撑作用。对工业企业进行合理调整,大力扶持支柱性工业企业的同时,更要鼓励大中型、中小型工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本溪石桥子开发区医药基地建设发展初具规模,医药制造业将成为继钢铁深加工业后的另一支柱性行业,突出发展医药产业,以医药制造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开发区药谷发展为中心,推进开发区经济建设。

  三是扩展旅游业,充分利用本溪自有资源推动第三产业联动性快速发展。

  本溪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溪水洞、五女山文化遗址等著名景观远近闻名,通过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建立,加大宣传力度,与周边城市联手,设计东北东部旅游路线,扩展本溪旅游业市场,从而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消费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是发展物流运输,加速本溪流通业发展。

  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形成,势必使东北东部十三市经济往来密切,货物流通量增加,进而对运输业需求加大,本溪应加快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形成多条物流运输路线,推动经济带流通业发展,增强经济合作往来。

  五是利用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开拓市场。

  招商引资不仅可以增加资本投入,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增加社会就业,而且还可以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竞争力。本溪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口,拥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本溪应以此为契机,以开发区药谷和县区工业园区为基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点,鼓励企业与外商合作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加大海外业务,拓展海外市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