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昔日革命主战场 今朝经济主阵地

2009-8-5 15: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是一块富饶文明的土地,是一个神奇神圣的地方,是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古称虔州,又称赣南,辖18个县(市、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890万,约占全省的1/5,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1/4,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区。
  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开始;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五次“反围剿”的枪炮声在这里响起;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的成立大典在这里举行……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被誉为“将军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决策层高瞻远瞩,积极转变思想,快速转换角色,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有外因和内因的作用,赣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
  从自然秉赋的内因来说,赣州有着四大优势:
  这里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独厚,赣南适宜建设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布在赣南。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这里的安远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香港同胞到内地旅游的亮丽景点。这里的全南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边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重点自然保护区。这里始建于秦、唐的大余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且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这里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罕见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
  这里交通便利。现有大京九、赣龙2条铁路、6条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新建的4C级机场是江西省第二大机场和赣粤闽湘四省边际最大规模的民用机场,将形成5—6小时内通达全国50个省会城市和重要经济城市的航线网络。随着“井字型”高速公路构架、“十字型”铁路构架和“米字型”航空网为主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在这里基本成型,赣州南接北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大为提升。以赣州为中心200公里半径,10万平方公里近2000万人口区域内,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总量,还是经济总量,赣州都位居第一。
  从后天努力的外因来说,赣州也有四大优势:
  这里承接产业转移配套能力强。这里先后吸引了5000多家客商投资赣州,其中港资、台资企业2100多家,形成了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工业优势产业集群,以及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非金属矿及新材料、机械制造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电子电器业等六大主导产业。这些产业在赣州中心地区周边形成1小时协作配套圈,本地配套率达到70%多,比周边地市普遍高出10多个百分点。这里规划建设了以香港工业园为龙头的赣粤产业承接走廊和以台商创业园为龙头的赣闽产业承接走廊,内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5个省级工业园区,2个海关、2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3个外汇管理局。特别是紧邻赣州主城区50平方公里的香港工业园,是产业转移和投资兴业的好地方。
  这里投资政策优惠。在国家层面,赣州不但享受国家给予中部地区的优惠政策,还比照西部地区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同时作为海西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享受国家给予海西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在省内,江西省和赣州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30条,被评价为是目前国内同类城市最优惠的政策。比如,给予落户企业土地开发成本补贴;对新增企业,5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的60%,奖励给企业补贴物流运输费用;对新增企业用水用电,按同期价格分别补贴0.2元/吨和0.1元/度;对于园区企业,市及市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收费”,服务性收费按低于标准的50%收取等等。
  这里商务成本低廉。赣州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相比,除了物流成本略高和油气价格相当外,其它成本均明显低于珠三角。以年用电量300万千瓦,用工1000人,货柜1200个的企业为例,赣州市商务成本比珠三角地区平均低522万元/年。与周边的广东河源、韶关、湖南郴州和本省的吉安等地市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土地成本低。全市各县(市、区)工业用地大部分按14等低价执行,即每亩5.6万元,约为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1/5。二是劳动力成本低。赣州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可用劳动力400多万人,仅常年在长珠闽地区务工人员就达200万人。赣州有7所大学、37所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有几十万人。赣州还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和“公民职业化”工程,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产业工人。目前赣州市普工工资约在900-1000元/月,中心城区最低工资标准520元/月,县(市)的工资标准一般在420-480元/月左右。而赣州周边的河源、韶关、湖南郴州、福建龙岩等地均高于赣州60-50元/月。三是水电成本低。珠三角城市大工业用电实行峰谷价,平均电价为0.98元/度,普遍实行每周开“5停2”。在用水方面,珠三角地区水资源非常紧张,污染严重,工业用水成本在2.1元/吨,加上排污费1元/吨,企业用水在3.5元/吨。而赣州水电资源充足,常年不停电、不限电。大工业电价为0.584元/度,仅为珠三角地区的55%,工业用水(含排污费)1.2元/吨,仅为珠三角地区的1/3。四是建筑成本及厂房租金低。赣州框架结构标准厂房成本约800-1200元/平方米,比珠三角城市低300-500元/平方米。深圳、广州、东莞厂房租金为10元/平方米左右,赣州平均租金为6元/平方米,低40%多,写字楼也比珠三角地区每平方米平均低60%以上。五是口岸通关成本较低。赣州海关、国检、商务、外汇等涉外管理机构健全,是广东以外唯一纳入“粤港澳”直通车快速通关系统地区,每次通关只需几分钟和2元钱,在内陆地区率先实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建有设施完善的公共保税仓及进出口货物查验场、物流中心。口岸通关成本与珠三角地区没什么差别。六是物流运输成本为中西部地区最低。赣州处于浅内陆地区,物流成本相对沿海的珠三角地区略高。但与中西部其它地方相比,优势明显。赣州已开通了至深圳、厦门的国际集装箱铁海联运,每个20尺集装箱的运费为3000元,40尺集装箱的运费为4600元到深圳。而周边地市都没有开通铁海联运,相邻的郴州、吉安到深圳是7000元以上。随着铁海联运的规范运行,运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这里人文环境优越。赣州95%是热情好客的客家人,秉承“你投资,我铺路;你创业,我服务”的理念,素有亲商、安商、富商传统。近年来,赣州进一步开明开放,专门出台了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文件,实施了领导挂点、部门服务、限时办结、跟办代办等一系列服务客商和企业的措施,实行了重大项目代办制、办事程序时效公开承诺制、重大项目领导跟踪服务制、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督查制、投资环境客商评价制,营造了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由此,赣州连续11年获得江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名。
  赣州人用自己的勤劳、诚信、正直打造了一张张亮丽的名片:“2009中国魅力之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中国粤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江西唯一最佳投资城市”,成为了粤、港、澳和长珠闽地区客商投资的放心城市。
  目前,年产2000万双成品鞋的全球规模最大的中高档真皮女鞋制造企业之一——赣州华坚鞋城,年产30万台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变速器制造和供应商之一、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的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日本东芝,日本住友,台湾光宝科技,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落地生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星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进出口总公司等大型央企和浙江东阳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等江浙名企都把这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
  今年上半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赣州主动出击、积极应对,通过招商引资、激活民资等一系列举措,化危机为机遇,使赣州市外向型经济逆市上扬。截止2009年6月,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438个,合同资金1399.23亿元,实际进资1089.23亿元;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45家,投资总额达86.85亿美元,合同外资额达60.62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53.59亿美元。利用外资和内资规模一直位列江西省第二,仅次于南昌市。
  赣州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外向型经济对全市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约占半壁江山,对全市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60.29%。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0亿元,同比增长11.5%。经济运行表现为“三个高速增长”和“三个逐月回升”。“三个高速增长”: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预计全市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8.33亿元,增长43.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7.54亿元,增长45.6%。二是贷款总量高速增长。6月末,全市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49.09亿元,比年初增加123.24亿元。三是消费需求高速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4亿元,增长18.1%。“三个逐月回升”:一是财政收入逐月回升。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3.75亿元,增长4.2%;地方财政收入33.72亿元,增长22%。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月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19亿元,增长16.70%,增速逐月加快。三是用电量逐月回升。6月增速回升到1.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的赣州更加扎实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更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开放的姿态闯出了一条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新路,计划用5-10年时间把赣州打造成人口200-300万、城市面积200-300万的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一个饱含激情、蓄势待发的古老城市正在破茧而出,化蛹为蝶,呈现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