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提升水平

2009-8-31 11: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科学进步的日新月异,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的发达。60年来,我国是怎样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从“中国能造”迈入了“中国制造”,未来中国又靠什么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呢?让我们听听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怎么说。 
  这里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办公楼,部长李毅中的办公室就在这座楼的二层。
  李毅中:你看我的办公室,原来是个会议室,会议室改的。
  记者:这个也是临时改的?这儿应该放一个那样的桌子。
  李毅中:原来会议室,然后把它隔开了,里边有个休息的地方。
  记者:你这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临时的,很薄的一个墙。
  李毅中:没有卫生间。你看。
  记者:您一般是早晨几点到?一般平均下来。
  李毅中:早上七点前从家走,一晚就堵了,有个20分钟来,到这儿。晚上八点半,九点以后回去。
  记者:你有周末吗?
  李毅中:没有,这个说实话没有。过去在其他几个单位,不是说,礼拜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现在不是 5+2,白加黑。
  记者:您这一年多也基本上就没有周末?
  李毅中:没有,办不完的事儿。
  200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挂牌,然而,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之初就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部门成立后工业增加值一路下滑,2008年11月工业增加值降低到3.8%,这是改革开放的最低值,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编制完成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150项细则,经过半年的努力,工业增加值开始逐步回升,今年6月份工业增加值达到9%,7月单月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0.8%。
  李毅中:那么现在看来,最显著的一条就是1.6升以下的小排量车。车辆购置税减半,而且这个政策是到12月31号,那么就全国来说,拿出这个政策也是不容易的。我们当初测算是,你不要看一辆车5%,四五千块钱,全国一年要120个亿,而且决定这个政策的时候,已经是很多政策出台,很多财税政策出台。我和我们财政部谢部长,当时他已经是,有点捉襟见肘了,他见到我就说,毅中,你别再提减税的事儿。而且车辆购置税,还有一个用途,它干什么用呢?是用在交通部,修建公路上的投资。所以当时我们交通部李部长,李盛霖同志也跟我说,说这个政策可是要影响我。后来总理说,公路建设的投资一分不减少,所以这样大家认识一致了。这个政策一出台,果然现在三四五六七,五个月,连续汽车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都超过100万辆。
  记者:这120个亿撬动起来可就多了。
  李毅中:对。去年全年我们国家的汽车产量是940万辆,今年连续五个月是超过100万辆,上半年已经累计是620万辆了。如果下半年还能保持这个势头,至少说今年全年超过1000万辆,没问题,没什么问题。这也是我们多年,汽车工业的梦想。而且它这个反差就在美国 欧洲、西欧、日本汽车工业衰落的情况下,我们的汽车工业两位数的增长,这个不能不说,政策拉动的效果和我们国内市场广阔的潜力,潜能发挥的结果。
  回顾60年,中国工业分为中国能造、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三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工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无到有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1955年第一辆拖拉机制造成功,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批量生产;1961年,第一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等等,而且在中国涌现了一批以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纺织等产业新型工业城市,这些都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当年李毅中还是一名高中生,看到祖国取得了这样变化,他也非常渴望投入其中。
  记者:我在看您简历的时候,1966年7月份从学石油这个领域毕业。是否你专业的选择也跟当初我为祖国献石油,中国贫油要摘掉这个帽子,年轻人的激情是有关系的?
  李毅中:你说这个,我就回忆起来。那时候虽然我在中学高中,但是也听说我们的石油是很短缺的,甚至我们空军不得不减少空中的训练,加强地面练习,等于是在卡我们的脖子。那时候作为一个青年,也确实热血沸腾,也为祖国在最困难的时候,选择最急需的专业,所以当时报考北京石油学院,确实有这么个动机。
  记者:回头去看,不管是《克拉玛依之歌》、《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我们陆续摘掉贫油的帽子,为后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打了一个什么样的底?留下了什么样的财富?
  李毅中:比如说石油来说,在解放前,像玉门油矿等等也都在生产,但是产量很少,只有十几万吨。所以那时候主要是靠洋油,飞马公司等等。到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我记得我们在1962年,那时候我是大学二年级,周总理宣布,我们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那真是太振奋人心了,热泪盈眶。因为在那种国际形势下,中国是处在外部敌对势力,封锁之中。你不能不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你不能不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否则你这个民族,你这个国家就不能生存。所以我们今天有了这样改革开放大好形势,我们不能忘记那个时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一辈工人、科技人员,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奠定了我们国家工业的基础。这个永远不能忘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工业进入中国制造阶段,1978年全国工业增加值仅为1670亿元,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已突破10万亿元,增长了23倍,而且,中国工业产品已有210种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制造大国。回首60年,李毅中认为,中国工业发展中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就是技术改造。
  记者:您当时在中石化当老总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是技改的受益者,所以你更加体会到技改对中国工业发展的这种好处和推动力?
  李毅中:说到技术改造,改造什么?用我们行话来说,就叫消除瓶颈,让那些由于瓶颈制约没有发挥出来的潜能,它自然而然发挥出来。所以它投资省嘛,所以它见效快嘛,它效益高嘛。
  记者:这个看不见的更新,是不是已经创造了很大的效益?对于中国的工业来说。
  李毅中:说到这儿就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问题。我们算过一个账,用技术改造,杠杆效应是最为明显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五年国家中央财政投入了355亿,五年355亿,拉动了20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改造的总投资是4320亿,355亿就是贴息。
  记者:还分成五年呢。
  李毅中:五年,它贴息。最后是4320亿,你这两个一除一下,拉动倍数是12.6倍。
  记者:投进1块钱变成12.6块钱?
  李毅中:对。那么这是在金融危机出现以后,我们也觉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有个抓手,抓什么?抓技术改造。所以当时我向国务院提出,能不能给我们150亿贴息。总理很支持,国务院领导很支持,150亿。到在执行中,大概过了一个多月、两个月,财政部谢部长,谢旭人找我,说毅中你那个力度不够,再给你50亿,我说谢部长太感谢你了,财政部长主动说的那个。他说跟发改委主任张平商量了,再拿出50亿,200亿。所以总理定,中央财政200亿,主要用贴息的办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让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调整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来协助企业,来推动企业。
  走技术改造的道路让中国工业尝到了甜头,截止2009年7月上旬,工信部已总投资5625亿元,下达资金计划884项,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72.37亿元。面对金融危机技术改造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始从简单的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摆在我们面前最亟待解决的就是产品质量问题。
  记者:这几年,包括您就任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以来,是怎么去看重它?
  李毅中:说到质量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呼吁全社会的重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信誉,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第二,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来看,我觉得关键是产品的品种质量。你那些不适销对路的,你那个品种质量不好的,不要说假冒伪劣的,那就没人去问津,没人去买。
  记者:受冲击就大。
  李毅中:没有市场。那你肯定会,肯定要退出市场,而且倒闭。所以在金融危机中更加突显出质量品种的重要性,我有一次在讲话的时候突然冒出一句来,我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虽然是当时一时的灵感,我现在想起来这句话是对的。你生产了好多钢铁,你把它储存起来,你生产了好多铝铜、有色金属,我们把它储存起来,这个不是根本办法,他要去消费掉,把它用掉。而怎么拉动消费?那最关键的是品种质量。
  记者:人们才有信心消费。
  李毅中:国务院领导张德江副总理,亲自抓,抓得很紧,督促我们。所以我也呼吁,我觉得它在某种意义上,它和节能减排是同等重要,和安全生产是同等重要的。
  走入新世纪,中国工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并非工业强国,比如:原先炼钢不能一次成型,产需无法对接,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从成立至今加强了重点行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示范推广,同时开展了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制定,加大了对重点项目的支持。
  记者:您觉得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起来预示着什么?
  李毅中: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首先是工业,刚才讲到,它的产品品种的质量的设计和研发过去都是画图纸,现在都是计算机设计。第二,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那就是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嘛。第三,企业管理水平的升级和优化。第四就是我们现代物流,过去的销售是随着生产走,提篮小卖,现在是大物流,这里面由于物流的变化,节省了多少中间费用,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五,人才的培育发展,电子培训,各种培训。第六就是催生了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比如最典型的动漫,动漫产业。原来我们以为只有小孩儿看,现在是从老到小都喜欢看,而且它是个新的消费热点。最近我们找了第七个切入点,就是在技术改造,不停留在过去那个认识上,而是要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用电子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来提升传统工业,使它全面地升级,全面地优化。所以它这个里面大有文章,大有文章可做,所以现在越来越看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
  记者:我们也必须赶上这样的一个潮流。
  李毅中:所以就是我们说到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在保增长的同时,一定要考虑调结构,一定要考虑转变发展方式,一定要考虑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工业化水平。在一年两年三年以后,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复苏以后,我们不要拉大和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而是要缩小,甚至赶上他们。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虽然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6.5亿,超过美国、日本和印度的总和,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在1G、2G时代我们运用的大都是国外技术,在3G时代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属于三大主流国际标准之一,2009年成为我国的3G元年。
  记者:大家就想知道,比如说自主知识产权,究竟它的好处是什么。这一个3G,有了我们自己的东西,会撬动和带来一种什么样市场的变化?
  李毅中:当时估计,今年就可以有2000亿的投入,而这2000亿不是国家中央财政,主要是企业自己的,自己的自有资金,那么他如果3G牌照一发,这2000亿拿出来,三年4500亿直接投入网络的建设,手机的开发,终端的开发,那么然后3G再提供社会消费服务,可以拉动10000亿的经济总量。
  记者:10000亿?
  李毅中:10000亿。
  记者:到现在为止,到了8月份的时候,是比我们预测的还要好,还是差不多?
  李毅中:首先是对中国移动,它承担了TDSCDMA,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那两家是如虎添翼、摩拳擦掌,有了这两个牌照以后,竭尽全力去投入追赶。这样使得中国移动,就感到有压力了。原来他计划是经过两年半三年,他的用户达到2000万。一听2000万也不少,但是对6亿5千万的手机来说,你那个2000万算个什么。人家那两家最少5000万,争取8000万。这下中国移动也坐不住了,至少你三分天下有其一吧?所以他也提出来,最少5000万,最多8000万。如果三家都8000万,三八两亿四,占了手机用户的比例就很大了。所以加上各种消费,我觉得三年拉动,合起来加上那4500亿,10000亿的总量,我觉得还是实事求是的。
  李毅中,在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之前,他曾是"地道"的石油人,在中石化系统工作30多年。2003年之后,李毅中先后任职国资委、国家安监总局。2008年,李毅中在年过花甲之际,出任工业和信息部部长,这位曾经的救火队长,面对工信部成立一年来的部委整合、金融危机等等挑战,李毅中感受到的是责任和压力。
  记者:从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一直到现在,生活节奏是否发生了变化,眉头是否舒展了?
  李毅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安监总局,工作的性质有些变化,环境有些变化。但是面广了,不熟悉东西更多了,应该说对于思想和身体的压力不比安监总局小。
  记者:安眠药还要吃吗?随着工作面的增加。
  李毅中:年龄也大,睡觉比以前少了,确实有时候还是需要一点。
  记者:其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具有某种,因为它是新的嘛,尤其后来又有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您觉得当救火队长,是一种什么样的这种感受?
  李毅中: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后,我觉得要更多的从国家机关的层面来讲,我们是处在执行层,和安全监管性质就不一样了,所以要更多地考虑一些当前和当年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记者:过去在我们60年工业发展的,尤其初期和中期的时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常提的,今天即使我们面向未来、去面向中国创造,这样一个过程中,这八个字是否还要提?
  李毅中:我觉得这八个字还是要提,还是要坚持。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奢望国外把最新的技术给我们。如果你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上,在核心技术上,你没有自己的发言权,没有自己的位置,那你国家的安全,国家的长治久安就难以保障。所以从这一点上讲,你必须自主创新。从这点意义上讲,那也是自力更生。但是要赋予它的内容、内涵、发展,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自守,绝不是排外,而是要把我们融入到全世界的经济之中,和世界经济的融合,要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也要发挥我们的优势,要扬长避短。你能去用污染环境的代价,来谋取发展。不行。那必须走艰苦奋斗。就是我们艰苦奋斗,并不是不改善人民生活,恰恰相反,我们的目的是要让人民过得更好,过得更舒适,过得更放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