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坚持科学发展

2009-8-31 10:0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9年,青海和全国一样,面临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积极利用危机,努力化危为机,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立足当前,综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保经济不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和回落。上半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2%,是200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6%和14.3%,经济社会发展正在逐步进入企稳向好、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我们更加注重着眼长远,狠抓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和谋长远、打基础、强后劲,支撑未来可持续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全力推动科学发展,积极争取“明年春色倍还人”的效应。 
  实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全力服务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工业。面对工业品市场萎缩、工业投资明显趋缓、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等问题,我们深感必须把保企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来抓,帮助企业、服务企业,与企业同舟共济,有针对性地完善用电补贴、缓征所得税、清理收费项目等组合式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销路的企业顶住危机、平稳发展,着力解决当下“立得住”的问题。一是充分发挥相对低电价的优势,完善电价联动扶持政策,引导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用电企业联动互助,推进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经营,力促特色优势产业保持平稳发展速度。二是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安排2亿多元资金用于工业项目前期、贷款贴息、创新补助以及建立融资担保体系。三是服务企业扩销增产、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注重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营销策略,组织企业“走出去”向国内外新兴市场宣传促销。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积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措施的实践中,我们深感,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从长远看,要靠消费,而从当期来讲,则更需要把投资作为一个重要依托,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长期滞后的青海来讲,通过实施一批枢纽性、基础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消费创造条件,保持投资和消费的合理比例,形成双轮驱动经济发展的格局,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为此,我们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争分夺秒地筛选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加速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电力、水利等一批涉及青海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建设项目以及农牧区水、电、路、气、房、太阳能灶、光伏电源等新农村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加大对重点项目前期、贴息及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增强配套能力,确保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顺利实施。坚持多渠道培育项目,多元化聚集要素,举办了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藏毯国际展览会、柴达木循环经济项目推介会等节会活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这些活动依然呈现参会客商多、大型企业多、大项目多、签约合同多的良好景象。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青海发展工业最突出的比较优势就是资源相对富集,而依托资源发展工业,最大的难题是如何采用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发展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集约利用、循环利用,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中逐步改变粗放式的资源开发方式,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今年,适逢国家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坚持综合把握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研究制定了《太阳能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及光伏产业、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化工、纺织业等八个具有青海特色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意见,按照在每个行业培育5—10个重点项目的总体思路,以柴达木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两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主要平台,谋划了太阳能光伏电站、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多晶硅、单晶硅、碳酸锂、化成铝箔、数控机床等一批绿色环保型工业项目,成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为推动产业间协调发展、互补互促,优化经济结构,我们不断完善财税、信贷、土地等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加快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二产中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充分依托高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大美青海,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推出世界屋脊天路之旅、休闲避暑夏都之旅、三江源生态之旅等十条特色线路,建成原子城纪念馆、高原明珠等一批旅游项目,旅游经济主要指标都呈现20%以上的增幅。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领和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上水平。青海科技力量薄弱,研发投入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多,导致产业优势不明显、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表现得更加明显。为此,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越是经济遇到危机的时候,越要依托技术进步孕育新产业。今年,投入财政资金1.08亿元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围绕新能源利用、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开始启动,建设“中国镁都”迈出实质性一步。结合省情实际,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的具体措施,省级财政三年将增加投资1亿元支持科技创新,着重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以10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20个联合攻关项目、30个自主创新项目为重点的“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目前正在扎实推进。随着工程项目的实施,3年内将实现新增产值500亿元以上。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绿色环保发展。作为三江之源,青海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仅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地区供水600亿立方米,生态地位非常突出,而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却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在这个两难问题面前,我们的理念是,为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必须要加快经济发展,但是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增长速度,必须要用好节能和减排这两个杠杆,努力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路子。今年,虽然青海工业发展也面临增速下滑、用电量减少的特殊困难,但是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环保,促进产业由低水平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上有新的突破,我们下决心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上半年全省共淘汰铁合金落后产能14万吨、电解铝落后产能5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7.4万千瓦。我们坚持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工程减排整体推进,实行耗能岗位量化管理、节能技术改造、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综合措施,促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7.3%,单位GDP能耗下降7%以上,成为“十一五”以来节能效果最明显的时期。
  更加关注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青海是欠发达省份,财力薄弱,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民生方面的欠账很多,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用“小财政”支撑“大民生”的矛盾更为突出。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依然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体会群众的艰辛,越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进一步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我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些利益问题,投入惠农资金比去年同期增长25.1%,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增支占全省增支额的58.3%。教育方面,再次提高了寄宿生生活标准、非寄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补助标准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开工建设了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未“普九”县寄宿制学校等一批项目。卫生方面,安排资金3.26亿元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实施了县级医院、标准化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实行省到村五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费用垫付直报制,参合农牧民基本实现在哪里看病、在哪里报销的目标。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全省村卫生室取消药品加成,建立了村级卫生室运转机制,大幅度提高了村医工作补助标准。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投入3.86亿元资金支持就业再就业和民众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坚持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解决了一批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实施了降低失业保险费费率、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等政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制度。住房保障方面,安排财政配套资金7.31亿元,贯彻国家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进行了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