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浅谈促进公路事业科学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2009-8-29 15: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行业的首要任务,作为公路部门,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们首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特结合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方面,查找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公路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地形、地貌。由于公路的分割作用,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使景观变差。如果选线和设计不当,还有可能破坏重要的景观资源。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还会带来噪声污染、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不重视环保,对环保投入少,没有处理好建设与环保关系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安全的理念贯穿到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建设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存在公路建设与安全保障、环境保护、人文景观不相协调的现象。 
  对策和措施: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建设“节约生态型”公路。一是统筹安排、注重保护。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全面充分地考虑资源支撑和环境容量问题,在公路线位选择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灵活采用公路技术等级标准,通过灵活运用设计指标,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少占耕地,避免大填大挖,努力做到挖填平衡,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和生活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及人文景观。二是完善法规,加强监管。近几年来,公路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逐渐法制化和规范化。但这些方面的标准规范并不完善,有的方面还十分缺乏,还不足以指导开展工作。三是积极推行文明施工和清洁生产,自觉主动地接受资源、环保、水利等部门的监督。一方面要在施工中做到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使工程施工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噪声、废气、污水等排放达到相关的标准。另一方面要保证资源综合开发和环保工程的投入,最大限度使工程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相协调,确保生态保护和恢复、噪声治理、粉尘处理、水环境保护等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并投入运营。 
  公路养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养护管理体制不顺;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 
  养护机械利用含量低;公路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不足;科技在公路养护管理中主导作用不强;公路养护管理约束性因素依然突出;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对策和措施:一是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 
  观念,进一步突出养护的基础性地位,加大养护资金的合理性投入,加强养护管理之中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实现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二是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以权责一致为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综合考虑改革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合理把握改革的时机与节奏,平稳推进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单位。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职工队伍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全面发展是单位的最终目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也是公路部门的发展方向。因此,要以公路文化为统揽,构筑职工灵魂,提升职工素质,培养敬业精神,认真养护公路,提供公路服务,这才是公路养护的根本目标,也是公路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体现。四是坚持养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现有公路承受较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其养护作业多样而且技术复杂,必须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从决策到养护过程,要科学的根据现有公路标准、质量、实际路况,交通量大小及其他各种因素为参数,确定养护对策,从而取得最佳效益。五是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改善职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使职工队伍素质符合发展要求。要努力构建具有时代气息和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大力弘扬以“甘当铺路石,奉献在岗位,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代表公路人的精神,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和理解人的文化氛围,培育职工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自觉性和创造力,要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公路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让社会公众在享受公路这种公共产品带来的快乐中,感受到公路行业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业,把公路打造成展现公路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