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60年取得四大成就

2009-8-29 14:0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贸伴随着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走过了跌宕起伏的60年。60年间,从被动封锁、自我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到完全市场经济,从申请复关、加入世贸组织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我国外贸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贸易规模、结构和影响力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本文从这些变化中回顾外贸发展历程、探悉外贸发展成就:    一、从贸易规模和增速看,外贸发展总体经历缓慢发展、较快增长和迅猛发展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外贸总体增长缓慢,占全球贸易比重先升后降。据统计,1977年我国进出口额为148.04亿美元,仅比1950年增长136.7亿美元,同期我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91%降至0.64%。1951-1977进出口年均增长9.98%。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束了长期封闭状态,外贸发展增速加快。1978-2001年进出口年均增长15.9%。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进入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平稳,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期。2002-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长26.1%,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世界排名由全球第8位跃升至第3,其中出口仅次于德国位列全球第2。2008年,进出口额达25616.3亿美元,是1949-1978年30年总和的15倍。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二、从商品结构看,由建国初期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 
  建国初期,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我国出口产品以粮食、生铁等初级产品为主,价值低、数量少。据统计,1950年仅肠衣一项出口就占当年我出口总额的2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相继形成了轻纺产品、机电产品、IT产品等优势出口产业。据统计,198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首次超过初级产品(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已从1978年的45.2%上升到95%)。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转变。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引导和推动外贸企业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国先后实施了“以质取胜”、“大经贸”、“科技兴贸”等外贸发展战略。近年来,采取有保有压的综合措施,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积极鼓励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这些政策措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为57.6%、农轻纺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比为31.6%,“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占比为4%(2008年出口占比为8.3%)。 
  三、从市场结构看,进出口市场由高度集中转变为日益多元化 
  建国初期,我国主要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香港等进行经贸往来,市场集中度高。1950年,仅俄罗斯和香港两地贸易额就占我当年出口总额的53.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深化多边和区域经贸合作,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贸易伙伴已由1978年的40余个发展到目前的220多个,发展中国家占我贸易比重从1978年的42%提高到目前的48.6%。2008年,前5大和前10大贸易伙伴分别占我贸易总额的57%和75.9%,这一比例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11.2和10.9个百分点。1978年,我与最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仅为48亿美元,2008年我与7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与欧盟、美国超过3000亿美元。在深化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同时,我国还积极拓宽进口渠道,进口来源地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四、从贸易主体看,由外贸总公司专营到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我国实行国营外贸专业总公司高度集中经营体制,全国只有十几家外贸专业总公司,加上各地分支机构,总数也仅为100余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外贸经营权改革,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09年4月份,对外贸易经营者达75.5万家。其中,国有企业2.4万家、外资企业32万家、民营等其它经营者41.1万家。三大类型经营主体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从1981年的99.5%降至2008年的23.9%,外资企业从 0.3%提高到55.1%,民营等其它经营者从0.2%提高到21.1%。民营等其它经营者活力不断激发,2008年进出口同比增长27.3%,高于进出口整体增幅9.5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是国有企业的2.6倍,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60年来,外贸结构的转变和优化贯穿于我国外贸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我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主观努力的结果,是我国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客观实力的直接体现,也为未来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