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开启全新篇章:涓流虽寡终“浸成江河”

2009-8-28 8: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转折正推动双方经贸往来步入全新阶段。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了中断十三年的制度化协商,双方相继签署九项协议,台湾开放陆资赴台,双向直接“三通”基本实现,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成为时代主旋律。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间,两岸关系从武力对峙、“冷和平”时期,走向和解协商、追求双赢,逐步迈向深层次发展。其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走过“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的发展历程。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首倡两岸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大陆对台政策完成了由“解放台湾”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转变。此后近十年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两岸间接贸易逐渐恢复。这段时期,两岸贸易主要是大陆自台进口电子、纺织面料、塑料制品等一些尚不能生产之商品。同时,部分台商也开始透过第三地对大陆进行试探性投资,主要分布于广东与福建沿海地区。

  1987年,台湾方面解除“戒严”,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经贸交流活动逐渐活跃。大陆适时推出了一系列加强两岸经济关系的有关措施,如吸引台商投资的《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等。因台湾步入新一轮经济转型期,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大陆,台商赴大陆投资迅速增多。在1991年和1992年,大陆直接吸收台商投资均实现两倍以上增长。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令大陆掀起改革开放热潮,亦为两岸经贸增加了更多市场机会。岛内中上游重化工业及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大陆投资布局,带动了大陆自台设备、原材料进口增加。驶入快车道的两岸经贸初具规模,渐成以台商投资为主线、投资带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的发展格局。

  进入新世纪,大陆和台湾相继加入WTO,两岸贸易迅猛增长,台湾对大陆投资持续增加。这段时期,大陆自台进口多为台资企业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及关键件,对台出口则是台资企业在大陆加工后返销岛内以及岛内缺少的大宗商品,两岸贸易主要表现为集中在大陆东部沿海省市的加工贸易。与此同时,继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大陆,岛内批发零售、信息服务、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也加快了跟进步伐。以2006年为例,大陆服务业吸收台资9.2亿美元,增速为42%,高于制造业13.4个百分点。

  时至今日,两岸年贸易额已近1300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大陆则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截至去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逾7.75万个,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近500亿美元,超过八成五的台湾大型企业,包括前十大企业已到大陆投资。不少台湾企业通过在大陆市场打拼,建立起知名品牌,逐步向国际大型企业转型。

  多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向前推进不仅加快了各自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还犹如一双“隐形的翅膀”,引领两岸关系从寒冬走向暖春。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历史表明,两岸经济的日益融合与共同利益的不断增加,必将为两岸长久和平与融合夯实根基。(记者 翁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