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上半年“吃撑”后期恐消化不良

2009-8-27 10:3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9年1到7月份,大宗商品的高进口量引起市场的关注。进入8月份后,除钢铁类商品价格走低外,铜类金属依然走高。8月24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铜进口需求量依然继续大幅增长,从1月份不足20万吨增至7月份的44.8万吨。其中,精炼铜、铜精矿7月进口同比继续增加231.79%和10.86%;废铜进口自今年年初以来环比一直呈上升态势。     近期大宗商品进口大增  
  近两个月来,大宗商品的囤积问题引起市场的格外关注。8月18日,河北安新东昌铝业大型交易市场经理李浩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就开始大量囤积铜铝锌等金属”。李浩说,囤积就是为了几个月后出售获利。当被问到囤积量过大会不会砸手里时,李皓称,“不会,跟着市场走没错。”  
  据海关总署8月19日的监测预警数字表明,在价格下跌等多重因素刺激下,今年上半年铜矿砂进口量急剧攀升到309.5万吨,其中6月当月进口铜矿砂65.6万吨;铁矿石仅7月份就进口5808万吨。从海关总署网设制的数学模型曲线来看,今年3月到7月份,大宗商品进口呈直线上升状态。  
  8月25日,尽管南宁大宗商品交易所发布的印度粉矿(63.5%)外盘报价跌到100美元/吨,比上周下跌了10美元左右,但无法掩饰今年上半年铁矿石大量进口的事实。该交易所一研究员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钢材市场暴涨暴跌可能是人为操纵。”  
  期货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晖博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近期钢价下跌,但钢材市场的库存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幅。在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库存情况进行分析后,他判断下半年如何消化库存可能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  
  上海期货交易所在8月21日对市场发出《关于做好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称“国内商品期货市场震荡加剧,相关期货品种价格波动剧烈”,交易所将“严格执行交易规则,及时查处对敲、虚假报单等各种违规违法行为”。  
  专家:国内真实需求量有限  
  近一段时期,部分大宗商品如铁矿石的进口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据南华期货有限公司研究员曹扬慧分析,国内真实需求量实际上没有那么大,背后的原因是贸易商对铁矿石大量囤货所致。  
  曹扬慧介绍,7月份青岛港、天津港等一些港口因铁矿石库存已满,一时没地方卸货,导致货船只能排队等待,压货时间很多都超过了15天。全国铁矿石的库存量已达到惊人的8000万吨,而铜和铝的库存量也很高。很多贸易商完全是根据对国内复苏需求的预期大量进货,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来高价出售。  
  另外,曹扬慧还分析形成囤积的另一个原因是中钢协与国外几大供应商的谈判从4月份到8月中旬都没有结果,在这一背景下市场预期今后国内进口量将减少,并导致供应量不足。  
  有色金属专家羊慧明《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说,宝钢和武钢前期曾大幅提高钢价,导致今年7月份中国期货市场异常火爆,7月下旬的10天左右,建筑钢材价格涨幅超过100元。而此时国际市场钢价却在走低,“这就出现了一种很不正常的走势,有人把国内钢材的价格炒高,而国外的价格又很便宜,导致进口量猛增。这说明有的企业现在不是在‘做经济’,而是在‘炒经济’。”羊慧明表示。  
  羊慧明同时分析认为,7月份猛增的进口量还会造成一种误判,就是预计2009年下半年钢材的价格肯定还将维持火爆。但实际情况却不会这样。工信部早就警告过,我国的钢铁产能早已严重过剩超过1亿吨。据推测,我国今年的钢铁整体需求量约为5亿吨左右,而全世界的钢铁需求才12亿吨,中国就用了将近一半。这就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靠建筑、靠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而这种方式不会具有长时间的持续性。  
  贸易商:囤积商品并非坏事  
  8月19日,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贻南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说,在国际价格走低的情况下,“进口并囤积部分大宗商品并不是坏事,对国内有利,对产业开工有利。”至于潜在的囤积风险问题,刘贻南说,“囤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准备自身使用,这一类不存在风险;另一类是投资者囤积,其目的是获利,而在进价偏低的情况下,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风险,最多是少获利而已。”  
  8月25日,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贸易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学贵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由于市场对经济恢复增长的预期明显增强,特别受中国和美国利好经济数据的提振,国际市场期货铜价格全周上涨7.65%。但国内金属由于前期进口量大、库存增加,上周我国铜进口成本下跌,进口成本价低于国内市场价,国内外价差扩大。  
  他还表示,铁矿石对中国产业的发展占有很重要的分量。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国外铁矿石价格跌幅很大,有些炒家就趁机开始抄底,大量囤积。到今年7月份,进口量达到3.5亿吨。但自7月中旬开始,随着各主要经济体一系列利好经济数据出台,股市走强、美元下跌,商品市场大幅回暖,原油、贵金属与有色金属均大幅反弹,这表明提前囤积也会带来一定的收益。  
  但羊慧明则认为,由于钢、铝、铜等金属进口大增,导致上海、北京、河北和广东沿海一带的大中型存储库大量囤积。“下半年如何消化囤积的库存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羊慧明分析说,房地产7月份以后交易量开始大幅下滑,再加上北方10份天气开始变冷,许多建设项目届时可能将逐步停工,钢材的需求量将大量下降。与此同时,俄罗斯等国所产很便宜的钢材也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所以,前期猛增的金属商品导致的大量囤积将是个“烫手山芋”,今后如何消化会很麻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