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调结构

2009-8-22 23: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危机,是传统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之“机”。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省委、省政府既着力当前,落实“治标”之举,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防止经济下滑;又着眼长远,采取“治本”之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半年浙江经济交出的答卷,正是“保增长”与“调结构”共同发力的结果。
  在GDP增速指标之外,人们也注意到浙江的经济结构正在出现积极变化。
  利用“倒逼”机制,告别路径依赖
  最近出炉的中国第一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名中,浙江紧随北京、上海、广东之后,排在第四位,属于高水平组。
  生态文明水平高,说明能以更少的生态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影响排名的3个重要指标,除了一个为“GDP和人均GDP”外,另外两个分别是经济活动能耗和经济服务化(服务业占GDP的比率)。在很多人眼中,这个排名的意义甚至超过GDP增长的数据。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让全省上下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浙江如果再沿袭老路子,意味着今后的增长将耗费更大的成本——大量的原材料、能源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的粗放型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了。
  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不能光顾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发展,必须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深化改革开放不懈怠。
  一项项“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正在加快推进: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产品提升工程,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11个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细化和配套政策制定及实施,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培育145家龙头骨干企业,开展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推进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抓好沿海港口岸线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信息和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和金融等产业发展;抓住机遇发展新产业,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产业,逐渐把这些新产业培育成为浙江新的支柱产业。
  从浙江经济的“半年报”中,三次产业之间和内部的变化,也反映出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资源环境代价较小的服务业发展迅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5%。工业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较好,自主创新和产业振兴的力度不断加大,将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告别路径依赖,实现新的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切实行动。
  上半年发展较快的衢州,已经初步形成了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赢、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工业经济已连续6年保持36%以上增长的同时,该市近3年来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31.1%,万元GDP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9%、4.5%、4.1%,今年一季度下降6.6%。衢江出境水水质达标率从2004年的65%提高到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水平天数从2004年的339天提高到356天,饮用水源合格率达100%。
  而造船企业云集的舟山,今年以来所造的大船、高附加值船比例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不久前,5300箱集装箱船首制船的成功下水,更是标志着我省在高科技、高附加值大型集装箱船建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更加成熟地走向“后危机时代”
  对于成熟的企业来说,从危机中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多。
  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教会了他控制资产负债率;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他原来设定的目标,“做到最大”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优、最安全才重要。广厦集团董事长楼忠福也深有感触地说,做企业,打造一个健康的内部体系,比有一个庞大的外壳更重要。
  走向“后危机时代”,放弃什么、选择什么,成为许多企业家思考的命题。而那些先人一步,通过创新实现升级的企业,更加引人关注。(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国内客车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青年集团,拥有8大系列90多款车型,从9米到25米的豪华大客车,已经广泛用于长途运输、旅游、城市公交线上。它的成功,就是借助国外先进的整车技术、品牌、管理和技术平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西子联合”以一级供应商身份,参与国家大飞机项目非气密性舱门等零部件的研发和制作;6月“中高曼恩”首台4500千瓦、6120马力大功率重型发动机成功交付使用,中国巨轮从此有了“浙江动力”…… 
  创新,并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
  今年上半年,嵊州领带行业两支“联合舰队”应运而生:由“天佳”等6家当地领带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浙江正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由龙头企业“巴贝”联合5家领带企业,筹建另一家物流公司。这些合作将帮助企业获得原材料的掌控权。这是嵊州领带行业勇于自我突破,从块状经济迈向产业集群之策。永康、武义、缙云3地则在共同谋划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促使五金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一个跨区域的行业协会和共建的“飞地园区”正在酝酿当中。
  这是一场新的经济竞赛。浙江正在加快培育,争取在5年内形成500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省级和市级创新型企业。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载体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运用好工业转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宁波市的“罗蒙”、“博洋”等6家服装企业,今年向意大利马尔凯地区的高档成衣生产企业下单委托加工。中国时装品牌,也将贴上“意大利制造”的标签。同是宁波的“新海”,则收购荷兰尤尼莱特公司,走出了直接控制海外销售渠道的实质性一步。
  转型升级,需要重新发掘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再在乎谁是鸡头或凤尾,温州企业加快了整合重组步伐,全市已有39家企业完成整合重组,另有15家企业正在进行重组。重组企业涉及多个区域的传统产业,并已经让一部分民企尝到了“甜头”:永嘉的阀门产业去年逆市增长25%,而家具企业“新天地”在相关展会上的客户数迅速翻了一番。这种以大带小、跨行联手的合作模式,拉长了产业链,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区域品牌号召力,成为民企转型升级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冷周期”里,一些企业果断投资,为升级铺路。恒逸集团在去年底投资最低谷的时候,启动了投资额达40亿元、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己内酰胺项目。由于原材料降价和增值税政策调整等因素,这时投资节省了几个亿。而中国最大的汽配生产商万向集团,也加快启动了投资14亿元的万向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明年,“万向”将实现年产1000辆纯电动商用车的产业规模。因为“万向”相信,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角。
  后危机时代,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才会脱颖而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