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行业亟待“突出重围”

2009-8-22 1:3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枭冬
“牛市”背后 危机四伏
    7、8月份往往都是车市淡季,但今年却很不相同。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不仅 “淡季不淡”,而且在7月份连续第5个月双破百万关口。而如此 “牛市”,也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切实感受到了几丝暖意。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量锐减,但在国内市场,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在近期的市场表现相当抢眼,无论在产销量还是利润率方面,都好于多数企业先前的预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仅发动机一项,国内55家企业上半年就已累计生产556.87万台,销售561.63万台,同比增长分别达到9.72%和8.88%;利润率方面,由于汽车市场回暖,原材料价格走低,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开始复苏并上扬。以黔轮胎和青岛双星为例,二者均已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达到11500万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一般来说,整车厂订单一般都会滞后于整车销量。而目前,政策对国内车市的刺激必将使得整车销售进一步 “走强”。这也意味着,下半年零部件企业的 “好日子”也仍会继续。
    然而,业内人士也表示,当下的风光无限并不意味我国零部件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 “牛市”背后,中国汽车行业一枝独秀,必然会导致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产能集中地向中国转移,这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将会很大。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 “牛市”的背后,正隐藏着不小的危机——核心市场实际上已被外资垄断。在此背景之下,一直困扰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不可能因为眼下市场 “转晴”而解决。如果我国零部件产业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要想掌握市场主动权,就必须在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上下工夫。
“盛世”之下 遭遇挑战
    今年以来,我国车市的蓬勃发展,几乎已经提前锁定了年度全球销售冠军的宝座。但在此般 “盛世”之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危机仍存。而要切实有效地破解危机,专家认为,要认真对待两大产业顽疾带来的挑战。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宏就对记者表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外资控股或独资倾向越来越严重,内资企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被外资控制,关键技术市场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
    据了解,目前国内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商占整个行业的72%,其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内资零部件的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且产品多集中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和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盈利能力差。而在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的产品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达到100%、100%、91%和69%;进口自动变速器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达到了78%。
    对此,王宏分析说,造成上述严峻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国目前缺乏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系统性规划,同时缺乏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是其中两个最关键的因素。
政策措施 亟待落实
    之所以强调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缺乏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王宏认为这是基于事实作出的判断。
    我国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出, “国家支持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产业”, “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 “培育一批比较有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但事实上,这些利好政策却并未深入下去。
    王宏解释说,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至今,国家有关部门并未出台鼓励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配套政策,也没有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更没有出台涉及鼓励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虽然近期出台了 “要在不同年份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时,对个别零部件提高出口退税率,例如汽车用片簧及簧片、车辆用座椅调角器、轮胎等”相关政策,但其力度仍是不够的。对此,他显得非常着急。
    王宏表示,不仅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没有单独针对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商务部 《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也缺乏具体的鼓励政策,仅仅提出了考核专项资金落实和支持方向情况。
    “事实上,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真的已经迫在眉睫。”王宏说。
技术研发 如何升级
    政策无疑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那么,制定政策的落脚点到底在哪呢?对此,业内人士提出,我国现阶段非常有必要尽快制定并组织实施 《汽车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他们提议说,我国应该制定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本土化的政策,对实施国产化、进行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取得成就的企业给予奖励。有关部门编制及审批整车建设项目时,要制定落实零部件国产化、本土化计划,保证汽车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发展的相应规划等。
    首先,我国必须培育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据了解,眼下包括德尔福、伟世通、博世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都已登陆中国,其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海外。而内资企业抗衡外企的出路,专家认为,在于加大对研发投入。因此,王宏建议,有关部门应制定重点支持研发的关键零部件产品目录,将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产品列入目录,对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
    其次,建立国家级零部件核心技术竞争前沿性、基础性研发平台也是刻不容缓。现今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大多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国家应鼓励整车生产企业在零部件核心技术竞争前沿性、基础性研发方面,与科研机构和零部件企业合作,申请设立国家级研发项目平台,国家在研发投入上给予支持。同时,设立促进汽车零部件发展的专项基金,从研发能力建设和专业规模化发展两方面给予大力扶植。
    再次,进一步加强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虽然长春、重庆等城市是现阶段的我国重点出口基地,一汽、万向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是重要出口企业,但毕竟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产品。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此出台具体的财税、金融政策加以扶持。同时,有关部门也该重点鼓励内资企业并购海外具有先进技术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和境外研发机构,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同时,王宏特别强调指出,要想实现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跨越升级,就要着眼于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平台,并加强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工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