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救国”莫“误国”

2009-8-21 1: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刘泽强
    “产品快速进入国内市场的捷径是让产品出国‘贴个标签’,再转内销。”一位国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近日表示。业内也将这种国产装备“出口转内销”戏称为“曲线救国”。仔细想想,这样做虽然达到了采用国产装备的目的,却让国产装备为了能够在自己家里有一席之地,非得戴上一个进口“洋货”的假帽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难道这种“曲线救国”真的就能救国吗?笔者不敢苟同。据了解,同样的设备,“留过洋”的至少要比国内销售价格高出30%。而一些大型装备产品,一般每台套的价格都在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其价格差额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也成为各种腐败行为的温床。
    再去细细地分析,为什么同样的产品换个“洋包装”就能在国内市场上卖得出去呢?很显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还在 “崇洋媚外”,以为 “洋货”就是比国货好,宁可多花钱也要采购国外的产品。反正 “埋单”的是国家,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当然不心疼。
    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对国产品牌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虽然年初,我国出台了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有很多政策还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比如关于 “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到底什么样的设备才算首台套?产品的界限、范围、规格等标准如何界定?没有明确的首台套设备产品目录,就连企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首台套的规定,自然不好在实际中推广操作。
    而产品在推向市场中,又会遭遇到一些市场规则的排斥。比如在项目的招投标文件中,其中一项业绩分就要占到总分值的15%~20%,而国产首台 (套)设备的业绩分是0……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没有中标的可能性。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逼”得国产设备要跑到海外“留洋”,搞“曲线救国”。其结果,不光国家多花了不少冤枉钱,而且品牌也没有创出来,到头来免不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