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挂新牌 不靠优惠政策

2009-8-16 1: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前天,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国际贸易示范区揭牌,由此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窗口。业内人士称,这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破题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挂牌当日,外高桥保税区有关负责人就向记者指出,这是一个“没有新增优惠政策的示范区”。的确,除了宣布获批、挂牌成立,这个全新的贸易示范区并没有同时亮出什么“弹眼落睛”的特殊政策。
 这倒反而引人深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贸易示范区?和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样,上海加速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进程中,或许也需要一个承载内涵的核心功能区。然而,那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区域?是倾斜政策“呵护”下的“人造高地”,还是单凭先天优势立足“吃老本”的“昨日冠军”? 
  在上海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一种“环境理论”,既不是让政府甩手不问光靠天然优势,也不是无休止地追讨政策,而是要营造一种环境,一种“贸易便利化环境”,从而逐步确立贸易中心的功能前沿地位。
  找到“真优势”
  “我们离市中心相对较远,但我们离世界市场最近,离国际惯例最近。”说出这番话时,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外高桥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脸上充满对外高桥保税区以及新设立的外高桥贸易示范区的信心。
  多年来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外高桥保税区在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是经济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之一。去年,外高桥保税区的商品销售额、物流企业营业收入、进出口贸易额和税务部门税收四项指标,分别占到全国保税区的52.6%、64.9%、46%和53.1%。
  去年,外高桥保税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626.37亿美元,占全市和浦东新区的比重分别为19.44%和43.21%,其中进口额占全市和浦东新区的比重分别为30.65%、55.39%;实现税务部门税收217.63亿元,占浦东新区的比重为24.09%,对国家关税的贡献为300.35亿元。
  然而,目前外高桥保税区也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如何在贸易政策拉平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优势,如何在功能拓展上继续先行先试,如何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世界贸易格局中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示范区设立后,这些课题都有望在更高的层次上给予探索和突破。
  简大年表示,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设立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外高桥要在贸易便利化环境的营造上下功夫,更好地接近国际惯例,从而找到更具可持续性的真正优势。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贸易便利化环境?简大年总结了几条:功能多元化、运作高效化、监管透明化、成本最低化,从而满足企业的需要。短短几句,但要真正做到,却绝非那么简单。
  打造贸易便利化环境
  确实,对于国际贸易来说,贸易能否成功交易,能否构成贸易产业链,和环境配套是否到位、专业服务是否到位息息相关。贸易便利化是贸易运作的灵魂和核心。在超越了“伸手讨政策”的开发区初级发展模式之后,如何依靠自身努力营造一个功能化的环境,或许是贸易区成败的关键。
  要形成一个国际贸易示范区,应该进一步提高贸易能级。外高桥保税区计划加大营运中心集聚、培育力度。营运中心是指保税区内的跨国公司整合其原来分散的销售及相关服务业务,成为统一负责跨国公司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商品分销、进出口以及其他业务运作的功能性总部。外高桥保税区累计批准了近120家营运中心。通过营运中心的培育,吸引更多高能级的跨国企业入驻,从而提升保税区的贸易能级和规模。
  “国际惯例”,也是在外高桥采访时频频听到的一个词汇。只有越来越接近国际惯例,贸易便利化环境才不是一句空话。研究借鉴我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贸易中心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在贸易发展、市场环境、监管制度、政府效能等方面加速与国际接轨,向世界先进的自由贸易区经济模式迈进。适应贸易主体的现代化经营需求,外高桥将推进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工商等各职能部门的一系列监管模式创新。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开展从对货物的监管到对企业的监管、从分类通关到对企业经营需求全面扶持的改革试点。
  此外,打造专业化的贸易平台也是环境要素之一。近两年,外高桥保税区进一步细分商品行业,不断培育新的贸易平台。目前,这里已有汽车、钟表、医药分销、红酒和机电等专业贸易平台,一系列贸易服务平台起到了产业集聚的效应,部分进口商品总值在全市占较大比重,医药品占到上海同类商品进口额的65.2%,医疗仪器和器械占51.4%,钟表占47.8%,红酒占93.3%。奢侈品、进口水果交易等一批新的专业化贸易平台也在推进中,将成为拓展贸易功能的新亮点。预计在2-3年内,这里将建成10家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大型专业化贸易平台,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新动力(310328基金净值,基金吧)。
  让贸易与航运“共舞”
  今年,国务院出台文件促进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也要求在年内破题。对于外高桥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地域位置的贸易示范区而言,贸易、航运、金融,这三个关键词,又可以组合演绎成怎样的协同效应?
  对此,简大年表示,发展国际贸易,是航运物流业的经济前提,只有有了源源不断的贸易订单,航运物流业才有服务对象和市场;而航运中心建设也为贸易中心建设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物流支撑。贸易的发展甚至也对金融中心建设业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方向,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如果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由不同功能、分工合作的几类航运功能集聚区组成,例如以口岸综合业务操作为主的港口航运业集聚区,以航运咨询、航运金融、航运交易等为主的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和依托腹地经济为支撑、以进出口国际贸易为主的航运物流业集聚区等,那么外高桥地区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就应该是发展“航运物流业”。
  这里有着保税区国际贸易的领先优势、保税物流的规模优势和依托港口的口岸优势,将率先启动一批航运物流业的功能性项目。通过整合区域内现有信息平台,启动搭建统一的航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保税区内企业提供航运物流信息发布、咨询、数据调查等公共服务,未来进一步发展成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通关业务的联网操作平台。针对保税区主要进出口商品价值量高、体积小、时间要求紧并且以空运方式为主等特点,将探索把机场货站及监管仓库的功能延伸至保税区,使保税区具备空港口岸功能。
  据了解,外高桥贸易示范区正致力于构建全国最大的保税物流体系。以国际贸易带动和促进保税物流的发展,提升物流产业能级,加强保税物流与口岸物流的结合,完善区港一体化功能。
  这里还要建设全国重要的航运物流商品分拨基地和国际采购配送基地。大力发展进口贸易,建设成为面向境内的全国重要的商品零部件、成品分拨基地;同时,充分发挥进区退税、区内保税、毗邻港口和本地操作成本低等诸多优势,鼓励跨国企业整合集团内部物流体系和贸易链,将面向亚太地区的采购配送基地移至或新设在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采购配送基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