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将进入政策密集期 支柱产业群商机无限

2009-8-16 1: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物流业下半年进入政策密集期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表示,国务院今年3月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涉及的33个政府部门及协会正在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下半年可能会是各项政策高密度出台的时期。今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领域产业规划。随后,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财政部等33个部门及相关协会举行会议,对《规划》的实施作出具体安排。 
  据了解,33个部委和协会都领到了各自的任务,最近几个月正在积极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汪鸣表示,即将陆续出台的政策将围绕《规划》中涉及的九大工程如何落实,九项政策措施如何细化,力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中指出,要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等九大工程,出台九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组织和协调,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制订落实专项规划等。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的物流业受到较为严重影响。直到目前,尽管物流业运行稳中趋升,但行业效益持续下滑,物流企业经营仍然困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情况分析》指出,对全国重点物流企业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1至5月,我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要运营指标普遍呈下降之势。其中,物流业务量指标同比下降幅度在10%-18%之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9%;主营业务利润额下降18.3%。在调查企业中,近七成企业利润额同比负增长,两成企业亏损。
  《规划》提出的部分目标是,力争在2009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汪鸣认为,物流业要走出困境并健康发展,除了依靠国家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外,企业应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做好市场细分,花更大力气练内功。“现在有喘息的机会,有良好的政策,未来的行业发展有望走向良性顺畅。”他说。
物流“支柱产业群”中商机无限 
  专家指出,今年下半年,被国务院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物流业,将以平均每月出台3至5项政策的频率,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密集期。“这是观念更新的结果,观念一改天地宽。”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明珂说。
  “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直到2006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被写进‘十一五’规划,终于明确了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徐寿波认为。
  据了解,在国际上,物流业被公认为继原材料、劳动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之一,因此一直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之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杜克拉就预言,物流业是每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黑大陆”,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徐寿波分析说,物流对国家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支柱产业,它更是一个支柱产业群,因为它涉及到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科技开发、物流教育、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等多个产业。历史事实证明,各国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第一支柱产业群‘生产’和第二支柱产业群‘消费’两个大支柱产业群外,“物流”依靠的自然是第三大支柱产业群。大力发展物流,是21世纪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经济增长的需要,是获得第三利润的需要。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每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年的1.4增加到3.0,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业发展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2008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完成近2万亿元,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6.5%,占GDP增加值的6.6%;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1991年的24%下降到2008年的18.1%,而这个比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创造2800亿元的经济效益。
企业要在供应链管理环节上觅商机 
  从企业层面讲,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企业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中,靠降低原材料成本与人力成本已没有多少空间,空间最大的即来自降低物流成本。所以,跨国公司都在寻求供应链的优化管理,消除每个环节、每一个流程中的不必要的浪费。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供应链管理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把打造与优化供应链列为其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何明珂介绍说,以沃尔玛为例,在美国,沃尔玛有2500多家连锁店与商场,并建有30个配送中心。每个配送中心平均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商品种类超过8万种,实施全球采购,然后分拨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实施统一配送。为此,沃尔玛装备了近3万辆大型集装箱挂车,5500辆大型载货汽车,24小时运作,每年运输总量达77.5亿箱,总行程6.5亿公里。沃尔玛还配备了专用卫星,用于全球店铺的信息传递与运输车辆的定位及联系。庞大的计算机系统与所有的供应商联网,共同应对市场的变化。
  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国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但不少先行者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销售商等互利合作,完善供应链管理这一战略性问题。
  据了解,早在1999年,海尔集团就进行流程再造,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三个事业部,即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储运事业部,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配送、集中储运,将分散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公司和工厂中的物流元素加以集成。在销售物流方面,在全国设立了40多个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万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00多个专营店和上千个营销店,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这样的结果,使海尔的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采购人员减少90%,库存面积减少50%,商品库存周转期由30天降至7天。
  “实行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所有中国生产和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了取得更好的规模效益,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连锁公司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何明珂说。
农业物流是未来发展重点 
  “以前一讲到物流,大家只比较注意城市和工业,其实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单列一章明确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离开了农业物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物流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丁俊发说。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1978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值为527亿元,到2006年,这个数字为13,546亿元,增长了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年县及县以下为1.053亿元,2005年为22,082亿元,增长21倍。农业生产资料中,农用化肥1978年产量为869万吨,到2005年为5,178万吨,增长6倍。专家指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物流的潜在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之后,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近日在全国选择了15个省份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国家安排了4亿元资金,在全国建设200个“农超对接”项目,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快速检测系统和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
  “但是,‘农超对接’主要还是针对那些适合在超市里销售的经济作物;至于大宗农产品,还是得寄希望于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销售网络的建立。不过,由于农业物流要面对广大农民,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运作困难,造成这个行业的利润率也较低。”对此,何明珂建议,“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构建新的农村物流网络,不如扶持、利用现有网络进行‘一网多用’,比如邮政系统,国家给予一定的行政补贴。”
  据介绍,在农村,邮政拥有最广泛、最深入的服务网络和良好信誉,全国邮政1/3职工、2/3邮路、3/4网点分布在农村。在农村,共有约5万个邮政网点,20万农村投递员。邮政系统从2003年开始涉足农业物流与商流。目前,农资与生活用品的连锁配送业务已扩大到20多个省、区、市,1,500个县区,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含自有、加盟等多种形式)总数已有20万处,覆盖全国行政村的27%。
  另外,何明珂建议对农业物流进行总体规划,全国布局。“虽然近年来国务院的有关部委,如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交通部、铁道部、财政部等等都提出了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农业物流发展,但容易政出多门,这必然会加大物流的管理费用。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物流的管理费用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13.5%,与GDP的比率达到2.5%,而美国是0.4%。而且,由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所以农业物流的目标与要求,不能一刀切,而要分类指导,分阶段实施。”何明珂认为,国家可以以“万村千乡工程”为基础,整合各部门的有利政策集中投向这些示范乡。这样,不仅能促进农村流通和消费体系的建立,解放农村生产力;而且有助于形成中国21世纪新农村的样本,进而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危机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契机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新兴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是伴随生产、消费、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派生需求,是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我国物流服务业发展很快,正处在快速增长期;但物流服务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
  1,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单一的运输和仓储业务,而提供货运代理服务、物流咨询服务、物流加工增值服务的比例较低,真正提供一体化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为数不多,原材料及制成品的物流配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比率也较低。
  2,物流企业缺乏规模性。我国已有物流企业中,大多为中小企业,尤其以小企业居多。由于资源技能有限,物流服务的效率较低,缺乏规模性,很难在中国树立起品牌物流企业。另外,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网点少、网络化经营水平不高。从业务的覆盖范围来看,业务辐射范围以覆盖本区及周边省区的比例最高,覆盖全国及跨国境服务所占比例非常少。
  3,物流技术应用能力差。在物流技术的应用方面,仅有部分物流企业利用了电子信息系统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流企业中普通货车所占比例较高,但罐车、冷藏车等专业化运输车辆所占比例较小。普通仓库占被调查企业仓库总量较高,而保温仓库、冷藏仓库、自动化仓库、高层货架仓库等专用库房的比例较小。另外,绝大多数个人消费者也仅利用因特网到网上商店、网上书店,订购一两本书,使得物流市场的电子商务的推广力度较差。
  4,物流相关法规滞后。现行的一些物流法规还是从原计划经济体制中延续下来的,所以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更难适应我国物流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对于中国物流产业来讲,目前的金融危机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机遇,我们应该按照物流振兴规划,把危机变成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契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首先,有利于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现代物流是以顾客为中心,按照市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通过敏捷配送实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适应多元化消费的趋势,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第二,有利于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获得全球范围的最佳效益。现代物流业可以通过全球化采购方式建立自己的采购运行体系,利用全球采购网络,在全球范围搜索到最好的供应商和最适当的原材料或商品,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共同体;通过全球化生产,可以实行企业内部合理的生产组织体系,使得传统的以国家之间的分工转变为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的国际分工;通过全球化配送,可以满足世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提供多品种、少批量、多频度的供货方式,提高厂家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扩大企业的销售空间和销售规模,实现更大的利润。
  第四,有利于通过外部规模经济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现代物流产业,可以使大量产业活动在一个区域中互为相关、互为条件,形成外部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第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进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通过现代物流产业,可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寻求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以最小资源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