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保税港

2009-8-15 15:4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大连大窑湾与天津东疆港一起,成为继上海洋山港之后国内第二批保税港区。2007年6月28日,大窑湾保税港区一期(3.06平方公里)通过国务院十部委联合验收,8月20日起封关运作。 
  官方资料显示,该保税港区具有口岸、物流、加工三大基本功能,实行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货物在区内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优惠政策,是目前全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含金量最大的“中国特色的自由港”。截至今年5月份止,大窑湾保税港区集装箱吞吐量290万标箱,进出口货物总值246亿美元。
  作为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掌舵人,大连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卢林有两大“野心”:一是打造中国最大的国际能源港,二是兴建出口为主导的中国北方汽车城。
  卢林的底气当然也有理由。
  东北地区是我国原油、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和出口的重要地区,其生产的原油占全国四成左右,石油一次加工能力则占全国石油综合炼制能力的三成上下。而过去30年来,原油及制品始终占大连港吞吐量的1/3左右,是大连港的第一大货源。
  同时担任大连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卢林称,大连是国家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之一,预计2010年全市石油及其制品物流总量将达7000万~8000万吨,总投资100亿元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预计2011年建成投产,而陆续向长兴岛造船基地聚集的韩国STX等四大船厂,以及大连期货交易所、石油交易所等,也能为石化产业提供配套服务支持。
  据卢介绍,他们将依托大连保税区尤其是大窑湾保税港区的仓储及中转政策优势,力争3年内达到石油及制品1亿吨的吞吐能力及3000万立方米的储备能力。不过,不足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直也是大窑湾保税港区的难言之隐。“狭窄的面积上难以实施仓储、加工、中转、展示等保税功能,也无法实施‘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刘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大窑湾保税港区建立以来,由于作用有限,无法形成对营口港(14.39,-0.53,-3.55%)实质性的威慑,导致大连港也只能与营口港平分秋色。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