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暖”的持续 就必须依靠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

2009-8-13 1:2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央政府实施2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我们认为在金融危机中非常及时。而衡量这一计划是否取得预期效果,除了这些投资的进度、质量和有效性外,更为关键的在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民间投资即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然而,受经济前景不明朗、生产订单不足、产能普遍过剩、工业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投资谨慎,观望情绪相当普遍。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在调研中均发现了这类现象。
据浙江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省的政府主导性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66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民间投资只有个位数增长,为8.2%。浙江的境况在全国具有普遍性。综合目前各地的投资数据,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政府投资的快速增加。在全部投资增加额中,政府项目约占其中的一半。在中西部的不少省份,政府投资更是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这意味着,在政府项目投资高潮的背后,庞大的民间资本启动迹象还不明显,需要撬动的目标尚未实现。而在更多地方,一些政府部门的观念也在客观上阻碍着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进入。
在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前,不少地方的市政、水务、园林、环卫等公共服务部门明确表示出“欢迎民间投资加入”的善意,但随着“双政策”的实施,获得了政府投资支持的这些领域“迅速变脸”,纷纷向民间投资者关闭大门。
面对中小企业的困境,职能部门和学界乃至坊间不是没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尽管坊间和学界一次又一次呼吁,这番景象并没有真正改观,原因出在哪里?其一,这首先与固有的投资思路有关。一些部门固执地坚持着“国进民退”的思维,大把资金向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倾斜,对民间企业缺乏应有的重视。
而实际上,没有中小企业的真正复苏,对于我国经济目前任何的乐观都很难获得微观层面的支持。目前,尽管国内很多经济指标在好转,但是这和财政资源、信贷资源的大投入不无关系,宏观经济事实上冷热不均,一面是公共投资的火焰,一面却是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未见好转的海水。
就认识层面而言,“官、产、学”各界对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都是到位的。可以说,中小企业用不到30%的经济资源,创造了60%以上的出口、GDP增长和近80%的就业,每年新增90%以上的就业机会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总体而言,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保增长,还是保就业,真正的着力点应该在中小企业,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劳动力大国,没有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显然是一句空话。
显然,既想让中小企业承担起大任,却又不向他们提供足够的物质装备和政策倾斜,这种离奇的思维注定难以成为美好的结局。当前,政策应该痛下决心出台系统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在信贷资源、技术升级、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政策采购等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国经济真正的复苏和结构调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