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钢材需求的影响

2009-8-13 0:5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 房荣荣
    长期以来,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一直是预测未来钢材需求的有力支撑。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世界钢材需求严重萎缩,未来钢材需求前景如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在多大程度上拉动钢材需求?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发展阶段。工业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工业化通常是从轻纺工业起步,随后进入重工业时代,重工业比重在工业中的比例上升。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根据1960~1980年间9个准工业化国家的历史资料将工业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即所谓的重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产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通常人均GDP是衡量工业化程度的主要经济指标,从发展阶段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从工业化进程来看,重工业化阶段对钢材的需求量最大,轻工业化阶段次之,而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及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钢材需求增速将下降。本文用GDP粗钢密度——即每$1000GDP对应的粗钢量来衡量工业化进程对钢材需求的影响,数据显示:1980~2008年间,主要国家及世界人均GDP均有大幅增长,而此期间世界平均GDP粗钢密度从36kg减少至19kg,2008年世界各国GDP粗钢密度与2007年大致持平。
    伴随高科技及信息产业的发展,以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GDP粗钢密度在1980~2008年间急剧下降,这些国家2008年GDP粗钢密度不足1980年数值的0.3倍。而以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国家2008年GDP粗钢密度约为1980年数值的0.5倍。1980年美国GDP粗钢密度为36kg,日本为107kg,中国为150kg,而2008年美国GDP粗钢密度为6kg,日本27kg,中国为63kg。例外的是,土耳其GDP粗钢密度从1980年21kg上升到29kg,这可能与土耳其的工业结构有关。
    发达国家GDP粗钢密度下滑幅度大于发展中国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增长对钢材的依赖程度减弱。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仍较高,以我国为例,2006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出的比重超过70%。重工业化使得发展中国家GDP粗钢密度降幅小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预计工业化进程对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仍将逐步减弱。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根据钱纳里和赛奎因的世界发展模型,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推动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快于工业化速度。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阶段性规律,全过程呈 “S”型曲线运动,经历发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当城市人口比重超过20%~30%时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加快的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能减缓;此后为第三阶段,城市化进程将出现停滞或略有下降的趋势。
    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一般认为,世界人口城市化起始于英国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2%。1760~1850年是世界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截至1850年世界城市化率上升至6.3%,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平均达到11.4%。1851~1950年是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基本实现阶段,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城市化水平由6.3%提高至29.3%,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54.7%,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至17.0%。1950年至21世纪初,是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高度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截至2005年,世界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至48%,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77%,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41%,同期我国城市化水平43%。
    从趋势来看,尽管发达国家近几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一直处于提升状态,并没有因为经济周期的影响发生逆转。对照城市化理论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历,预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需要50年的时间,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也将需要50年左右时间。(下转B3版)
(上接B1版)
    经验判断,城市化进程无疑将增加钢材消耗,在这里我们以人均粗钢消费量来衡量城市化对钢材需求的影响,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计算了1980~2008年间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粗钢消费量。数据显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发达国家先后进入滞胀,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期,这段时间的世界人均粗钢消费略有下滑,人均粗钢消费从1980年的112公斤/年下滑至98公斤/年。而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人均粗钢消费量整体上升,2007年人均粗钢消费达到200公斤/年,2008年人均粗钢消费与2007年相差无几,约197公斤/年。
    受不同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国家人均粗钢消费存在很大差异。日本、韩国及德国以制造业为主,人均粗钢消耗明显高于英国、美国;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的人均粗钢消费最高,其次为中国,而巴西、印度人均粗钢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趋势上来看,新兴经济体国家人均粗钢消耗增长趋势明显,而英美德老牌发达国家人均粗钢消费在考察区间有涨有跌,但整体比较稳定。分析来看,城市化进程对钢材需求拉动作用要强于工业化进程,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由于城市化进程通常伴随着房屋及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预计建筑用钢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在钢材产品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