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氏”造车隐现三大 “黑洞”

2009-8-13 0: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实习记者 燕磊
    他曾经是中国汽车界呼风唤雨的人物,而今他用一个电话再次撩拨起中国人的“汽车强国梦”;他“退隐江湖”多年,但信念和激情依旧。他不是别人,就是仰融,一个国人既熟悉又有些许陌生的传奇人物。
    七年之前,他以潜逃的方式淡出人们的视野;七年之后,他以高调的姿态宣告复出的计划。不过,在仰融借助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造势”背后,隐现让人捉摸不透的三大“黑洞”,善于创造奇迹的仰融能否将“黑洞”变为“白洞”?
    “七年之痒”这个词不单单只是用来形容感情,或许代表了一种轮回,一种让人重燃对感情、理想、事业、现状的拷问和强烈的改变欲的轮回。
    近日, “退隐江湖”多年的仰融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而他重新被人们提及的话题是那样的熟识——仰融造车。而这离他出走美国整整七年。
    七年之前,以潜逃的方式淡出人们的视野;七年之后,以高调的姿态宣告复出的计划。近来新闻甚少的汽车行业因仰融而远离寂寞。千里之外的仰融 “电话门”,令汽车业界、资本市场乃至一些地方政府,重新燃起汽车产业的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但在仰融借助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 “造势”背后,隐现让人捉摸不透的三大 “黑洞”,善于创造奇迹的仰融能否将 “黑洞”变为 “白洞”?抑或另有隐情?
“黑洞”之一:
“融资壳”能否生出“资本蛋”
    创事业离不开资本,这是生意场的铁律。
    在仰融的庞大计划之中,将在美国和中国同时组建汽车公司,并以新能源为切入点,取名 “正道”。
    据国内媒体报道,在中国,一期计划投入400亿至450亿元,而在美国投资为1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仍处低潮时期,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不禁令人胆寒。面对众多关于资金来源的质疑,仰融却轻松地答道 “钱不是问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仰融将采取三种方式筹措资金,一是通过美国和香港的市场进行私募;二是争取拿到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资金;三是EB-5个人投资者项目。特别是EB-5投资移民计划,既是仰融倚赖的 “融资壳”,又是备受外界关注的焦点。
    但对于了解仰融现状的人,并不看好他的融资计划。
    分析人士介绍,EB-5是美国国会立法同意发放的投资签证,标的额分成城市100万美元和乡村地区50万美元两种,每年此类签证的名额约有一万名。即便是仰融能够将这一万人都纳入到他的融资 “盛宴”中,但这50亿~100亿美元也无法到达中国。国际商业顾问一位人士介绍说:“按照美国法律,投资移民中心所筹集的资金,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美国国内。
    此外,从美国和中国香港进行私募是仰融庞大融资计划中的另一渠道。目前,在香港上市的远东金源仍为仰融控制,但据记者了解,该公司股票最低曾跌至1分多钱,另据公司公布的业绩来看,2008年底集团营业额为100万港元,而在2007年仅为58万港元。
    熟知内情的人士介绍说, “该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融资功能早已丧失,仰融宣称自己承担庞大计划三分之一的资金,恐怕让人不敢信服。”
“黑洞”之二:
“好创意”能否变为“正道车”
    资本和技术堪称工业经济的孪生兄弟,与资本来源一样,仰融对外宣称足以取代电力驱动的 “第三代内燃机”技术也是饱受争议。
    在仰融看来, “电动车不是世界的未来,也不是中国的未来。”开采并利用好现有储量的天然气才是中国、美国乃至世界的未来,所以当今还是要以内燃机为基础,在内燃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命。
    履新半年有余的 “正道”汽车CEO王川涛对此进一步解释到,电池材料因为受特性所限,无法像天然气和汽油等提供高单位热能,所以这一问题将始终困扰未来的电动力汽车产业。而如果应用纳米技术的 “燃料发电机”可以得到产业化,使用到汽车上,目前困扰电动车的技术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但对于以天然气为动力基础的“革命性”技术开发,恐怕只是仰融团队的一厢情愿而已。
    有业内技术专家指出, “第三代内燃机技术仅处于试验室阶段,离商业化还远得很。”该专家介绍说, “仅有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大约于2007年在实验室里,采取小型发动机+双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等多种方案,实现了95%以上的燃烧率,但这完全没考虑到经济成本及商业化因素。”
    或许是为了打消外界对该技术的质疑,据媒体报道,仰融还花费200万欧元在德国定制了一台新能源样车。不过据业内专家透露,此车乃是按照帕萨特改造的概念车,并无多少实际价值。
    尚处 “创业期”的中国汽车业,确实需要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但我们不能把创新等同于创意。正如一位评论家所称, “希望仰融的 ‘革命性’技术不会一直被人称之为技术黑洞。”
“黑洞”之三:
“正道车”能否冲出“营销网”
    信息时代的商业竞争,不能仅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再好的产品也得 “吆喝”。
    然而,在仰融的庞大计划中,却难觅汽车营销的踪影。与之相对的,却是 “大干快上”的400万辆的产能。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 “仰融对外声称的400万产能足以颠覆世界汽车格局。”而八年400万辆的增长速度则足以超越丰田神话,他介绍到,丰田汽车公司花了大约72年,才让自己的销量超过900万辆。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似乎离神话越来越远,熟稔国内汽车行业的张先生认为, “在国家扶持汽车行业做大做强之际,兼并重组的 ‘减法’才是主流。”在他看来,造车计划真要落地,且不说如今国内已经频现的产能过剩麻烦,仰融团队平添的100万辆庞大产能准备卖给谁?
    汽车虽贵为钢铁之躯,但并非“不食不喝”,当前的汽车靠遍布各个角落的加油站 “补给”,仰融团队开发的以天然气为主的 “气车”将到何处 “觅食”?对此,有技术分析师认为, “从短期看,天然气确实供大于求,但是从长期看不太可行;从终端来看,加气站还有待大规模建设。”
    “或许仰融仍沉浸在华晨帝国时代。”有业内人士如是说,当时的市场状况下,只要造出四个轮叫汽车的东西,就会卖疯。现在,市场完全不同了,营销已经成为一个汽车企业能否生存下去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上述人士看来,经过这几年汽车品牌疯狂地扩张经销商网路,要在适合销售的城市找到一块卖 “新品牌汽车”的地儿,不比建立一个新工厂的难度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