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好第一条高速

2009-8-13 0: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1 年前的1988 年10 月31 日,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在中国公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掀开了中国公路建设史崭新的一页。历时4 年的建设,沪嘉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在公路业引发强烈震动,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江泽民为通车剪彩,副市长黄菊、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出席通车仪式并讲话。 
  沪嘉高速公路建设开始于1983 年,上海公路正式实行监理制是1992 年。当时,没有公路专业监理企业,没有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没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 
  1985 年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成立了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承担了沪嘉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市政质量监督站仅有14 名职工,为了管好第一条高速公路的质量,不得不集全站之力。没有监理企业可以委托,就从施工、设计、管理等单位抽调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当现场监理工作;没有监理工作制度,就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及时建立;没有质量验收标准,就通过技术攻关编制修订。经过全体质量管理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中国首条高速公路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也开创了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实行监理制、质量监督核验制的先例,初步形成了监理负责现场质量管理,监督机构代表政府实施监管,并组织最终工程质量核验的现代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雏形。 
  沪嘉高速公路同时又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一系列科研项目,为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科学依据。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土质,如何控制地面沉降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建设者研制了“沙井”技术,将一根根7 厘米至10 厘米直径的管道打入地下20 米深处,随后灌入黄沙,依靠这项技术,工程建成后路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此前,用于公路建设的沥青材料含蜡量高,如果用于高速公路势必容易打滑,研究人员提高了沥青的摩阻系数,提高了路面的安全性;经过科技创新,沿途桥梁的伸缩缝也由以往每隔20 米一条延长至60 米至100 米一条,提高了沿线路面的平整度。更值得一提的是,沪嘉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首次将电厂废物——粉煤灰变废为宝,代替泥土填充路基,提高了路基质量不说,还节约了数百亩土地。这项技术创新当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后,以往2 小时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人们在感受风驰电掣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沪嘉高速公路尽管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方面取得了零的突破,但由于经验不足,路面平整度仍不够理想。20 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又相继投入了沪宁、沪杭等高速公路建设。此后的高速公路建设,由线及网,上海高速公路建设水平不断大幅提升。到“十一五”期末,上海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785 公里,形成“两环、十一射、一纵、一横、三联”格局,与苏、浙两省的高速公路连接通道也将增加至8 处、48 条车道。 
  届时,不仅上海市内通达便捷,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将切实感受到“同城效应”。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