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经济开发区最具投资价值
2009-8-1 23:3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6年7月。作为国家审批的最后一批园区,从降生那一天起就面临多方挑战――国家宏观紧缩、园区群雄逐鹿……如何在如林强手中突围而出、后来居上?
富有激情的宜兴经济开发区人义无反顾,逆风飞扬,在忧患中崛起,在拼抢中超越。“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践赶超”,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一流省级开发区”的目标前进,一跃而跻身“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十强之列。
如今,长三角最具后续竞争力的一座现代化山水新城、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创新城正呼之欲出。
创业重拼搏激情洒热土
建园来,宜兴经济开发区艰苦创业、负重拼搏,苦练内功、汗洒热土,交出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
做大园区,拉伸骨架。累计拆迁128万平方米,在建安居工程180多万平方米,建成95万多平方米,腾地3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一个承载一流产业的骨架。
建强园区,精做规划。先后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的一流规划设计公司、团队,完成了1项控制性规划、5个单项规划、14项具体规划,实现了规划全覆盖。一个具有山水特色的现代科创新城蓝图绘就。
做优配套,快建载体平台。累计投入30多亿建设高标准基础设施,实现“九通一平”,已经建成创意软件大厦、宜兴创业园等“三创”载体30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的一批科创载体正在建设之中。一个生态型工业园区已经轮廓初现。
围绕高端产业,着力主导突破。累计完成总投资19亿美元,协议注册外资10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4亿美元。年均增幅35%以上。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目前占比已达18.3%。年竣工项目40只以上,实际投入量达60.5亿元。打造了国家级华东光电子基地、韩资工业园等一批主题“园中园”。国家级五大研发中心相继建设并发挥效应,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一个新兴产业集聚的现代园区雏形已现。
围绕经济园区,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保持50%以上。今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各项经济指标在紧运行中呈现了逆势上扬、稳中有升的态势。在无锡1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首次跨进了前三,在全省146个国家、省级开发区中排名稳步上升,进入了28强行列,展示了蓬勃向上的爆发力。
围绕和谐园区建设,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先后投入近亿元着力实施扩大就业、富民惠民、社保扩面、新农村建设等八大民生工程建设,呈现了开发建设与民生事业同步推进、街道和园区协调发展、农村和社区统筹兼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和谐愿景。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25%以上。
五颗新明星 夺目长三角
宜兴开发区始终坚持“定位高端产业”理念不动摇,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比重不断上升、体量不断壮大,并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精密机械制造、现代物流五大产出规模都在百亿的产业集群,犹如五颗新“明星”闪耀在长江三角洲上空。
以光伏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不仅形成了拉棒、铸锭、切片、组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底有望形成600兆瓦光伏产能;而且拥有了一代多晶硅、二代薄膜太阳能、三代聚光式太阳能,实现产业全覆盖。
以光电子产业为主的新材料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新引进仓永、盛朗、嘉辉等拥有市场订单和技术优势的光电企业23家,初步具备了整机组装能力。到年底有望形成百亿产能的光电规模产业群。
以宝银核电管为主的一批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做优做强”的跃升,填补国内空白。银环与宝钢、中广核合作的总投资7.9亿元的宝银核电管项目10月将投产,一举打破该产品的国际垄断;江旭铸造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以金属物流园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呈现星火燎原态势。重点打造的城西物流园已初步形成三个板块――专业市场、特色交易、现代物流,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集聚地。到年底将形成超百亿规模的物流体系。
以灵谷、乐祺、雅克为主的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的转型,占领了行业制高点,涌现出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伴随着传统存量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飞跃,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就有52个企业实施了技改方案,预计投入16.7亿元。10家企业进入上市融资准备状态,22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所建立了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机构,3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4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省重大科技成果转换项目等。“530项目”不断绽放新花,在去年首次成功申报6只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又申报通过16只。突破之势一触即发。
敢于求突破 不走寻常路
立足后发园区实际,宜兴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与全体员工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共识:没有突破,就没有生存空间;超越一流,不能走寻常之路;开发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展理念、招商模式、建设风格、产业定位。
――坚持一流理念。开发区定位“一流省级园区”,招人才就要“国际有影响力或者行业的领军者”、引产业就要“一流产业、有爆发潜力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去年底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面对招商引资处于低谷的暂时困局,仍然没有放弃既定目标,趁势大干,逆流而上;勇于拼抢,谋求赶超。
――突出规划龙头。始终坚持规划优先理念,保障规划的刚性。先后投入规划经费2500多万元。尤其是科创新城的规划,不惜花大价钱,通过国际招标、方案竞选的方式,从5个方案中优选出荷兰NITA的设计方案,确保了园区规划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准。
――注重科技招商。围绕既定主导产业定位,着力招高商、招大商,成功实现了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代理招商,大力实施海外布点招商,并开始发挥效应。今年,光韩国招商就揽得2亿美金项目,纳佩斯工业园、GES太阳能、JS电缆等一批项目很快就要启动。同时以“招才引智”引领招商选资,以一个行业领军人物打造一个特色产业为目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更多的领军人物加盟园区。
――领军高端人才。始终坚信“引进高端人才是开发区赢得后发优势的王牌”。园区舍得成本,耐得寂寞,先后引进了6位行业领军型人物,40多位海外创业技术精英。其中硕士20名,博士37名,海归创业人才30名。尤其是像享有“世界液晶先生”盛誉,低温多晶硅、金属诱导结晶产业的创始人张宏勇博士等一批高端人才的加盟,引起了央企乃至世界500强企业的眷顾,从而找到了一条“三线城市引进一流人才”的新路子。
――强化配套服务。强化保姆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一对一服务等举措,打造“软实力”,同时多措并举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构筑适应高端人士生产、生活、科研和休闲所必需的平台和载体,从硬环境上保障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营造亲商、安商和谐氛围,真正让园区成为各类精英成就梦想的舞台,成为长三角最具亲和力的商务新城。
――创新机制活力。作为一个后发园区,如何赶超先进园区,如何实现自身的争先越位?创新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以创新党建为抓手,形成了“区街合一、以区为主”的工作新格局;以全员“双聘制”为突破口创新用人机制。以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发展步伐,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升质量和品位。以公司化运作创新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小政府、大服务”格局,打造园区服务的“加速度”。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