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昆山启动

2009-7-9 15:3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长三角最大的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未来将担负起交易展示、仓储、配送、物流保税四大重任。由此,藉由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昆山制造”打造为“昆山创造”的升级之路更加明晰。
“这是一个积极、及时的信号。”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表示,“昆山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与原有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也是昆山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下,修炼内功、化危为机的有力举措。”
打造台资“第一平台”
根据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管委会发布的信息,此次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将建成五大交易平台:批发物流平台将以太仓港为依托,规划建设台湾产品商品交易区、展示区和保税物流仓储区;研发设计平台将规划建设产官学技术合作平台,推动台企技术与人才升级;金融合作平台将着重为广大台资企业解决资金难问题;电信服务平台将积极吸引台资电信业者入驻,发展国际数据中心以外的数据增值服务。
数据显示,昆山是目前台商赴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已有3400余家台资企业在此落户,总投资326亿美元,每年进出口总额300多亿美元,占大陆台资企业总量的四成。而建立五大交易平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成为台资企业和台湾产品、商品进入大陆的“第一平台”。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昆山制造业是研发、销售“两头在外”,但在内的制造却是效益最低的一环。“发展服务业是为了引进两头,完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落地生根。”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在原有优势上提升了整个昆山的制造业。”徐长乐强调说。
台资回归延伸产业链
去年以来,台资北上、台资西进的趋势曾一度令人怀疑昆山“小台北”之名将名不符实。为何台资还要选择昆山作为进入大陆的“第一平台”。徐长乐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外迁,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外迁已经不适合当地产业结构的企业,不是被动地应对产业升级,而是昆山的主动选择”。
这一观点也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得到印证。“昆山是电子信息产品基地。以前外迁的企业多数是由于产业层级太低,已经不适应昆山的整体环境。同时,处于环保的考虑,昆山主动迁走了一批高污染的企业。”上述花桥经济开发区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徐长乐还告诉记者,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各项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已经丧失竞争优势,势必要迁往成本更为低廉的中西部地区。对外贸占当地GDP总量70%以上比例的昆山来说,及时升级产业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昆山要以更有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加以替代。”徐长乐表示,对于整个昆山乃至苏州地区来说,“以往制造业比重太高,而生产性服务业上不去,就制约了未来发展空间。”
“未来有多种选择:一是不适合当地产业结构的企业要转移;二是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三是加速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未来市场导向应该从两头在外转变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徐长乐的建议,对其他以外向型产业为主导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也值得借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