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厚:国家煤炭资源储备体系任重道远
2009-7-8 20: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我国正进入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速的矛盾高发期。有关专家认为,启动煤炭战略储备体系迫在眉睫。专家建议从制度和能力建设入手,从国家层面构建煤炭能源战略储备,构建煤炭资源战略储备体系,以平抑市场异常波动、防止过度投机行为。煤炭资源储备体系近年来在缺煤大省山东,甚至产煤大省山西都被提及。曹妃甸港、舟山港等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更是将国家煤炭战略储备体系引向了一个小高潮。然而,从2003年底提出最初提出构想至今,已经过了五年多的时间,煤炭资源储备体系才略浮水面,究其原委,《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顾问武承厚。
出发点理论上可行
《中国能源报》:大家普遍认为,在能源战略可以影响到国家安危的今天,对稀缺资源进行战略储备理所当然,比如石油,各国都有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然而对于煤炭,似乎没有哪个国家在着手战略储备。业内人士和专家对我国构建煤炭战略储备体系一直以来也都持有不同意见,难道构建煤炭储备体系不可行吗?
武承厚:构建与煤炭资源相关的预警方案,就像粮食之类,它的出发点从理论上来说是成立的。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而煤炭就是中国重要的工业粮食,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上占到7成左右。但是真正的粮食与工业粮食在自然属性上存在差别,两者的储备可行性相差甚远。
众所周知,粮食是比较好储备的。而煤炭的物理属性会使其储备可行性较差。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冬季燃煤取暖的北方,哪一户人家用的煤炭是往年储藏下来的,不都是当下买来当下就用的吗。为什么?因为煤炭会自然风化,产生损耗。损耗的热值一多,储藏就会变得很不值当。
从实际上说,储备煤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场地,一个就是风化。作为国家煤炭战略储备体系,不讲太大规模,储备一千万吨煤炭需要多大的煤厂?道理是很简单的。石油战略储备的出发点与煤炭不同,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已经接近石油进口的安全点。煤炭虽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资源战略储备的思想仍是很正确的。
必须从机制上做文章
《中国能源报》:既然煤炭战略储备体系在理论上有存在的必要性,那现在是否有实现的途径?
武承厚: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应当从机制上做文章。比方说将煤炭战略储备纳入到物流体系,使这种储备成为一种动态。
《中国能源报》:动态储备会不会脱离了战略储备的意义?战略储备都是比较大规模的,长时期的。而动态储备一直处在循环流动中,能够实现战略储备的意图吗?
武承厚:煤炭的战略储备不是针对战争,主要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缓解铁路等运力瓶颈对煤炭的制约。处在动态储备中,恰好能使煤炭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流畅衔接,实现战略储备的意图。这就凸显出建设煤炭物流体系的重要性。动态储备跟战略储备并非截然相对,两者是一回事,可以统一于一种机制。
《中国能源报》:这种机制是什么,是指国家、区域、地方三级储备吗?
武承厚:要理解这种机制,首先要明白储备的途径,明白储备做在哪。储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储备(地下),一方面是产量储备(矿井)。前者周期长,后者周期比较短。还有就是现货储备,是针对已经开采出来的煤炭。这是三级储备机制。
从国家层面上说,应当考虑资源储备;从地方层面上说,应当考虑产能储备。国家层面上的储备是指,对于煤炭这种国有资源,国土资源部必须要求不得随意开采。地方上的储备是指,各省各地区对地方的数个矿井能具备调控能力,要能进行恰当的资源配置。简单地说,国家形成的是产能,地方是产量。
然后我们还要提到市场,从市场的角度而言进行的是现货储备。比方说秦皇岛煤运港口,比方说各大电厂和钢铁厂,他们的分散储备都属于现货储备。
统一运转亟待多部门配合
《中国能源报》:那么这三级储备机制如何做到统一运转呢?
武承厚:要统一于一种机制,各个部件之间就必须相互配合,每个部位都得运转。一个煤炭交易的完成,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么简单。煤炭资源从产出到用户,要经过铁路、公路、海路运输等各个环节,签订两个合同才能完成一个交易。铁路上如果不予以配合,合同就实现不了。这便是要素之一。
另外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资金。石油储备、粮食储备、猪肉储备,都需要动用到中央财政收入,国家必须通过购买来实现物资储备。同样的道理,做煤炭的战略储备也要求国家必须拿出钱来购买煤炭。资源储备,国家可以统一控制得了。但是产量储备,地方上已经形成产量的东西,已经开采的矿井,能让其不投入生产吗?对于地方已经投入的资金,必然会想通过产出来求得回报,让资源产品进入市场。对国家而言,为了取得煤炭的支配权,必须先将煤炭买下来;对于煤炭企业,它们又需要流动资金,于是国家就势必要掏钱来做战略储备,动用到银行。
总之,简单一点说,要储备,铁路运输、国家银行、财政部贷款三家就必须相配合,铁道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众多部门都得参与,战略体系才能形成。
仅是提出问题制度上还留白
《中国能源报》:我们现在是否已经有了上面这种相关的战略体系规划?
武承厚:现在的状况是,我们将构建煤炭储备体系的问题提出来了,但是在制度上还没有考虑得如此全面。我们描绘了一个蓝图,但机制上、体制上和政策上的问题还没有理顺。这一步,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走过,我们也没法从外界去借鉴。
《中国能源报》:这是否说明现在启动煤炭储备体系建设的时机还不成熟呢?
武承厚:这倒未必。构建煤炭储备体系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现在启动也是对的,因为物流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产业振兴的一个行业。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的煤炭战略储备就应该纳入国家的物流储备行业,煤炭大宗物资的物流行业。前不久出台的物流产业振兴规划提到了一点点相关内容,但是煤炭物流的三个节点:采购、储备、配送显然都还需大力加强。
《中国能源报》:眼下有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想参与到国家煤炭储备体系的建设中来,意欲借机打造集采购、储备、配送于一身的大型配送储备中心,对企业而言,这样的想法是否可行?
武承厚:企业若是想将这些功能集于一身是不可行的。这个一定要跟国家进行配合,打造好物流体系建设,争取到国家资金的支持。举例说来,1000万吨的煤炭储备按照目前的价格来算,就需要500个亿。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