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丝路

2009-7-31 14: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具有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我国腹地、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独特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是我国陆上能够与东南亚、南亚直接相通的地区。而悠久的贸易交往传统,也使得云南成为“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云南的交通建设,尤其是国际通道的建设,不仅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构建全国交通网乃至亚洲和世界交通网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建设国际大通道,打造新“丝绸之路”,将给云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开放和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将使云南彻底摆脱边远、封闭、滞后的发展状况。 
  高等级化的大通道 
  昆明至磨憨高速公路(简称“昆磨高速”)是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国际高等级公路的中国境内路段,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一条重要联络线。路线起于昆明,途经玉溪、元江、墨江、普洱、思茅、景洪、勐腊,止于磨憨边境贸易区中老边界,与老挝境内路段相接,全长704.09公里。 
  规划建设昆磨高速公路源于1992年10月召开的,第一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G M S会议)。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优势,云南省从首届G M S会议开始就以省级地方政府的身份被纳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并首先提出了以交通为主的“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一个机场”即“1-2-1”合作建议其中,“两条公路”就包括了修建由中国昆明,经老挝和缅甸,到达泰国曼谷的昆曼国际大通道。1994年末,我国正式以国家身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并在第三届G M S会议上与次区域各国再次达成了“解决制约次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问题,是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当务之急”的共识。随后,加快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公路交通发展逐渐成为G M S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并得以逐年推进,分步实施。 
  作为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昆曼国际高等级公路,从1996年正式开工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关心、指导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亚洲开发银行给予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截至2008年3月,昆磨公路已分段新建、改建成高速公路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其中,昆明至玉溪段85.71公里六车道高速公路已于1999年4月17日建成通车;玉溪至元江段112.09公里四车道高速公路已于2000年10月29日建成通车。 
  2001年12月,中共云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只有建设好国际大通道,进一步扩大开放,才能给云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目标确定后,云南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与发展等机遇,积极推进云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步伐。 
  随后,元江至磨黑147.37公里四车道高速公路于200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磨黑至思茅段71.41公里为已建二级公路;思茅至小勐养段97.76公里四车道高速公路于2006年4月建成通车;2008年3月21日,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公路国内段小磨公路完工通车。至此,昆明至与邻国老挝接壤的磨憨口岸全程实现高等级化并贯通。这是继云南新街至河口连接越南老街省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云南建成的又一条连接东盟国家的高等级公路。 
  国际交流的大通道 
  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对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云南具备从陆路上连接我国腹地、东南亚、南亚三大潜在市场的优势。云南毗邻东南亚、南亚两个巨大的国际市场,一个是拥有10个国家约5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另一个是拥有7个国家约13亿人口的南亚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信息、商品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的区域经济互补,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为国内、国际之间物流、客流、信息流的交流与沟通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机遇和可能。 
  从1978年到“九五”末,云南的进出口总额从1亿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经历了20年。但“十五”期间,云南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东盟各国特别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总额从20亿美元增长为47亿美元,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 
  云南省与越南、缅甸已签定运输工作协议,双方已经增开客货运输入境线路,云南车辆可以抵达老街省部分县市,而老街车辆可以进入云南省的蒙自县和个旧市,景洪客运班车可到达中缅边境接送旅客,为双方客运、货运创造了有利条件。2005年,通过河口口岸的进出口贸易量为35.7亿元,2008年高达85.8亿元,在全省口岸中排名第一。随着蒙自至河口高速公路的即将全线通车,交通条件的改善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来河口寻找发展机会。在进出口贸易中,目前总的还是出口大于进口,出口商品以有色金属、钢坯、锌锭、化工、电力等大类为主,进口商品主要是矿产品、复合橡胶及农产品。涉及多达30多个国家地区。 
  目前,云南省共有4条大型出国通道。分别是昆明—河口—越南;昆明—磨憨—老挝;昆明——姐告——缅甸;昆明—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建成通车后的昆曼高速公路,可将昆明的出国物资在24小时以内运到泰国曼谷,还可直通马来西亚与新加坡。 
  服务全国的大通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以来,云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云南境内国际大通道的建设。 
  1986年8月,云南开始建设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石林—安宁公路。它的建成通车,使云南高等级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1992年,云南确定了“大干3年,基本完成6条交通干线公路改建”的方针,不仅承接了自古以来云南每一个历史阶段“大通道”的基本走向,更是日后云南通边、出省、入海高速公路大通道的雏形。 
  到2009年,云南省已经基本建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包括4条通往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大通道的建设还有力地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特别是将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尤其是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加快开发西南地区,关键是要突破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以“大交通”促进“大开发”。依托国际大通道,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一是合理部署交通节点,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确保国际大通道运量不断增长;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在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加工制造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力争使云南省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枢纽;四是牢牢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强调服务他人,努力构筑信息平台、市场平台、金融平台、人力资源开发平台和公共事务机构平台;五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协商,加快建设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昆明—万象—曼谷经济走廊、昆明—曼德勒—仰光经济走廊。 
  云南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为西南地区对外开放打开一个便捷的通道,提高西南省市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西南地区的大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993年以来,云南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昆明已经发展成为集对外经贸洽谈、商品展览、招商引资、经济合作等为一体的区域性国际商务平台,在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9年6月7日,作为G M S经济走廊活动周的焦点——昆曼公路物流运输便利化国际研讨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商务部、云南省商务厅、交通厅相关负责人及老挝、泰国代表,共同就昆曼公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交流。早在1999年,老挝、越南和泰国就率先签署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中国于2001年加入该协定,《协定》于2003年正式生效。到了2007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 M S)六国完成了《协定》附件和议定书的全部谈判及签署工作。随后,我国在签署的相关备忘录中,将河口、磨憨、瑞丽和友谊关及其配套线路纳入《协定》。 
  云南省商务厅表示,云南可以先允许100辆泰国货车通过昆曼国际大通道入境,将石油、热带水果等泰国特产运来昆明销售,有关部门甚至已经愿意设置泰国石油云南的专销区。 
  云南国际大通道,作为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