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09-7-30 13: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为实现2007年市政府提出的“三年打胜农村公路建设翻身仗”目标,我县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加大自筹资金力度,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建设。近三年来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1亿元,完成公路建设总里程370公里,到2008年底,全县通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93.7%,排名全市前列,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道。目前,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1487公里,其中县乡道398公里、村道1089公里,今年对全县剩余11个行政村实施公路改造,公路里程41.4公里,年底可全面完成“三年打胜农村公路建设翻身仗”目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一、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发动。农村群众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受益主体,也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主体和依靠力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对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县通过广播、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公路建设重要意义,宣传“人民公路人民建、建好公路为人民”的意识,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无路不富、路畅快富,交通不上,经济难上”的道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农村公路建设。 
  2、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全县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各乡镇政府均成立了领导机构,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挥协调等工作。2008年,我县首次明确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综合管理目标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3、创新投入机制。一是群众“集”资。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使用公开”的原则,实行换工互助、任务包干、责任到户的建设机制,发动群众投资投劳。二是向上“争” 
  资。2006年以来,共争取国家有关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三是社会“筹”资。我县采取“以林换路”、“以山塘水库换路”,拍卖道路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企业或个人等社会各界力量投资修路。 
  4、严格工程管理。一是严格执行规划设计。即严格执行全县通村公路总体规划和各乡镇年度实施计划,路基改造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二是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邀请竞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邀请竞标工作由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组织项目业主、理事会和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三个以上符合施工条件的单位中,择优选定诚信度高、施工经验丰富、机械设备齐全、有项目经验、民工操作工艺熟练、资金雄厚的施工单位。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县乡两级在财政部门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管,严格审核有关工程合同和正式票据,规范专项补助资金拨付程序。四是严格质量管理。工程施工每一环节都由县交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监理公司、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全程监督,凡是未按图施工、未按程序施工、质量不达标的,立即停工、返工,直至达标。工程完工后,组织相关人员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竣工验收。 
  5、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的主体作用,对每一个工程项目建立村民理事会监督管理制度,全程监督施工质量和建设资金管理使用。重点把好“六关”:一是把好施工队伍准入关。理事会通过参加项目业主召开的招投会,与其他评标委员会成员共同选定施工队;二是把好原材料关。凡不合格的原材料,理事会有权拒绝材料进场;三是把好技术关。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设计技术标准,对混凝土配合比达不到要求可以责令施工单位返工或停工整改,直至提出终止施工合同;四是把好施工现场监督关;五是把好“养护关”。浇筑水泥路面28天内为养护期,理事会有权禁止任何车辆通行;六是把好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关。理事会有权对项目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管,在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时,必须要有理事会成员签字。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使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家计划指标严重不足。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三年打胜公路建设翻身仗”号召,彭泽广大村民修路积极极性空前高涨,但也出现操之过急、未批先修现象,造成全县近200公里已硬化路面未享受国家补贴。 
  2、部分边远山区自筹资金困难。我县部分山区交通条件差且里程较长,经济发展落实,农民人均收入大大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制约山区公路建设发展。 
  3、公路养护管理薄弱。养护队伍不健全,养护机制不完善,养护资金筹集困难,导致农村公路缺乏经常性养护,管理质量难以保证,路政管理效果不佳。 
   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 
  1、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加快网络化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内需、保增长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大好机遇,调动方方面面的能动性,积极赴省进京,加强项目对接,力争最大限度的用足用活上级政策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特别是对已修成的200公里未享受国家补贴的公路,继续向上争取,力争广大群众尽早享受国家惠民政策。 
  2、完善全社会参与融资的多元化机制。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挖掘筹资潜力,形成了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践证明,这是发展农村公路事业的一条成功经验。新的形势下,在上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要承担起各自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完善以地方政府为主,统筹安排,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快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3、发展路域经济,树立示范典型。农村公路建设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农村公路建设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必须坚持与林网建设、生态建设相结合,建设“绿色走廊”,广泛开展以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为重点的植树造林活动;坚持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经济长廊”,在调整农业结构上,在公路沿线优先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带动农民增收快的经济作物,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以此树立示范典型,提高农民修路积极性。 
  4、明确养护责任,创新养护形式。一是“谁受益,谁养护”。农村公路要实行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县道由县政府负责、乡道由乡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负责,层层落实养护责任。二是推行“农村公路农民养”。对农村公路分段招标,分村组分包承包,以承包养护、委托养护的形式,减少养护成本,增大社会效益。三是加大对超限运输车辆的监控和管理,避免公路过早损坏。四是尽快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机制和体制,落实养护责任,稳定养护经费来源,解决农村公路缺养、失养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