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制约因素将掣肘我国经济回暖
2009-7-3 23: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虽然国家宣布经济运行已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但我们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没有根本性启动,结构性调整还未到位,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仍然严峻等等,却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回升。
一、出口受制仍将持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两三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难以再依靠大幅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其低迷将影响外需扩大。
一是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将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将出现大变化,但由于美欧日经济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趋势将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将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尽管这在长期上有利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但短期内会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制约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二是发达经济体将陷入一个较长的经济低迷时期。主要是因为美欧日短期内难以形成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从对发达国家经济走势具有导向作用的美国经济看,目前奥巴马政府推出的产业政策重点是发展新能源、教育等产业,但这些产业既需要较长的启动时间,又缺乏较大的带动性。美国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主要是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但现在美国房地产业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也是经济下滑的主要拖累;美国本土汽车工业则全面衰退,三大汽车巨头中克莱斯勒、通用已破产。而下一阶段美国经济的复苏仍要依靠房地产业的企稳回升,而这至少要到2010年底或2011年。在此之前,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将因缺乏新兴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带动而举步维艰。欧盟多数国家的经济复苏也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和缺乏新兴产业带动的影响。日本经济则由于产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不足难以形成新的增长趋势。
二、产能过剩将制约经济的回升。当前我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相当突出
其原因主要是经济过度扩张与猛烈收缩的结果。一是上一轮经济扩张期时间长、速度高。从2003年经济开始扩张,到2007年GDP增速达到峰值,同时,投资扩张的速度更快,2003~2007年平均投资率为42.4%。这导致产能尤其是制造业产能过度扩张。
二是出口持续扩大对产能增长起了支撑作用。2003~2007年,净出口占支出法GDP的比重由2.2%上升到8.9%;出口额按美元计算年均增长30.2%,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年均增长31.2%。大量扩大出口使国内产能得到一定程度消化,制造业的产能继续增加,但过剩矛盾在不断累积。
三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我国外需和出口急剧下降,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使本来就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工业特别是生产资料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虽然当前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增加原材料收储而部分缓解了短期压力,但总的看只是把矛盾向后推延。同时,去年以来经济明显减速,但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今年1~4月城镇投资同比增长30.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增速均加快10多个百分点,产能继续大幅增加。下一阶段若出口和消费需求不能有效扩大,投资快速增长将难以持续,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三、高储蓄、低消费的制约短期内难改观。我国国民消费率低、储蓄率高的深层原因,除文化传统习惯外,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加快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大量增加政府投入,又受到经济走势和相关条件的制约,涉及面宽、难度很大,很多问题尚需深入研究,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取得重大进展。
不妨我们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看,目前,居民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下降,是造成我国消费率下降、储蓄率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根据资金流量表数据,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政府和企业可支配收入的比重1992年为19%和13.4%,2005年上升到20.5%和20%,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则由67.9%降为59.4%,降低了8.5个百分点。由于政府和企业收入主要用于储蓄和投资,居民收入主要用于消费,以上变化加深了消费与储蓄和投资关系的失衡。
可见,提高我国消费率涉及不少重大问题,其解决仍需过程,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率低的现象至少将在中长期内继续存在。未来几年经济、收入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还会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强化储蓄倾向,降低消费倾向。虽然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即期消费扩大的政策措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和收入预期减弱,许多政策效应将难以持续,居民储蓄倾向可能回升,消费需求不足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速回升的根本性问题。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