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乱的钢铁业该咋整?

2009-7-28 11:0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杨世新 实习记者 燕磊
    “政府有政府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利益。这些利益在一个小范围内统一起来,就顾不上国家的利益了。”业内人士的话,道出了钢铁业各自为政的缘由。
    中国钢铁大而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近日矿石谈判的“间谍门”事件又暴露出了中国钢铁业的“乱”。事实上,这种乱阵早已存在,不过是矿石谈判让这种乱象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矛盾突然间显露了出来。
乱象之一:散兵游勇
    矿石谈判一开始,中钢协一再重申,今年只由一家钢铁企业——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业参与矿石谈判,其他企业无权介入,中钢协全程监督。在中国钢铁工业一片低迷、钢铁企业大面积亏损、企业面临困境之时,加上中钢协的三番五次表态和下令,大家都对今年的矿石谈判寄予厚望。谁料想,正在谈判难解难分之际,传来38家中小钢铁企业与矿石巨头达成5000万吨协议矿的消息,无异于给了中国谈判代表当头一棒,也给了国际巨头要挟中国钢铁企业的砝码。殊不知,这突发之祸只是谈判的一个小小插曲,紧接着,国外矿山在中国安插间谍摸清中国钢铁企业底细且对中国钢铁企业谈判底牌了如指掌等事件又浮出水面,这对中国的谈判更是雪上加霜。但冷静下来分析发现,前者只是果,而后者才是因。
    多年来,中国矿石谈判可谓连年失利,但就是这样的高价矿石,中小钢铁企业却仍然拿不到,高价的协议矿石到了国内,大型钢企还要再加码卖给他们。这就是中小钢铁企业为什么不听号令,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与矿石巨头达成协议的根由,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钢铁企业什么时候这样团结一致过?但设想一下,如果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都有这种团结精神,我们的矿石谈判早就拿下了。
    要知道,中国自己的钢铁企业之间可谓壁垒森严,单说是各个钢厂的生产、经营、原料采购,都是各个钢厂的机密,在各自面前,都揣着自己的一本账。但是为什么面对国际间谍,大家的防范如同“马其诺防线”一样不堪一击?这让人不免想起了外国人所谓的“中国人单个是龙,而放在一起便成了虫”的戏谑之词,事实果真如此。
    到了应该治理的时候了。近日,中钢协发布消息,要对矿石进口企业的进口资质进行整治,中钢协的表态不可谓不快,但从以往的经验看,中钢协对于钢铁企业的约束力究竟如何?中钢协所采取的措施又有几项能收到实效?这次的所谓整治会不会又以不了了之收场?
乱象之二:各自为政
    钢铁业的乱象不禁让人想起了许多问题。比如我们已经搞了十多年的兼并重组,重点搞了多年的淘汰落后。“钢铁业乱象的主要原因是各方面利益博弈的结果,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拿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来说,国家三令五申,得到的却是越淘汰产能越多,兼并重组也是步伐缓慢,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我们的政府部门不作为?一道道令牌频下,一个个文件频发,调查组、检查团、监测队,这些人员的工作是空白吗?究竟是什么让这些法规和政策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在作怪。各有各的利益,“政府有政府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利益,个人有个人的利益。这些利益在一个小范围内统一起来,就顾不上国家的利益了。”业内人士的话,道出了个中原因。
    产能越管越多,价格越限越乱。这就是现今的钢铁市场,犹如一盘散沙。
    那么,针对这种局面,国家就无计可施吗?淘汰落后,环保达标,该是哪些部门管理的,这些部门都尽到了什么责任?工商、税收、环保、质监、监察,等等部门,都应该负起什么责任,为什么有的企业面对国家法令可以坐视不听,置若罔闻?或者面对管理推诿、拖延、文过饰非,我们的管理存在什么漏洞,问责制还起不起作用?各种法律、法规是不是形同虚设?
乱象之三:价格厮杀
    为了争夺钢材市场,钢铁企业之间始终在打价格战。这一现象在去年8月份以后尤其明显。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低迷之时,为了摆脱困境,钢厂纷纷打出降价大旗,今天你降三百,明天我降五百,降价争市,争先恐后。价格大战让市场更加低迷、混乱。再来看看流通商,一天三降价,价格战更是打得不可开交。
    在钢铁企业和钢材市场,记者听到这样的话,形势好时价格一天三涨,形势差时,也会一天三降。那么市场的行情果真像这样一天要三涨或者要三降吗?事实并非如此,只是钢厂和流通商的炒作罢了。
    这种疯涨和疯落不是真实的市场行情的反映,钢厂和流通商的炒作占了大部分。那么,为什么可以这样随意调整价格,“打价格战,目的在于挤掉别的钢厂,他没有利润了自然就会退市。”有些钢厂销售人员对此直言不讳。
    对此,在去年底,中钢协就曾对钢材价格发出一道指令,大体为钢厂和流通商不要打价格战,钢厂在制定出厂价格时不能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等等。那么钢厂是否遵从这一旨意呢,“钢厂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会顾及其他。”对于钢厂来说,利益永远是要摆在第一位的。像钢厂一样,流通商也是如此。“价格战打起来,小规模流通商无奈就要退市。”那么,对此应该如何治理?单靠中钢协的号令能奏效吗?
治乱之策:降“妖”治本
    钢铁业的间谍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产业安全不能忽视。那么,钢铁行业的现状也危及到了产业安全:产业集中度低、落后产能大量存在、资源愈加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差、国际舞台上没有话语权等等。
    治理各种乱象,首先要降妖捉怪,把内鬼捉出来,以清理队伍,保证产业安全。要吸取教训,要建立严密的防范机制,以防这种问题再次发生。
    其次,整治我们自身的问题,比如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等等,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政府要有所作为,“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听之任之。
    各级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负起责任,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远的有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政策》,近的有《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可以说是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是一个一个地抓,一个一个地抓实,那么中国钢铁工业做大做强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