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双港记:内贸跑赢外贸

2009-7-28 10: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郑周今天的工作是把一个空的货柜箱从深圳盐田港拖回东莞。   像这样每天只跑一次单程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大半年,就在去年,这位拖车司机每天还需要往返莞深两三个来回。
  今年上半年,盐田港的吞吐量为379.1万标准箱,同比下降11.1%,这一负增长从2008年上半年持续至今。
  今年5月,广州港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吞吐量负增长,6月当月,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2%,集装箱吞吐量降幅也逐月收窄。
  “内贸及大宗散杂货的业务定位,使得广州港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有限,钢铁和粮食成为广州港上半年新的业务增长点。”广州港务局一官员7月24日表示,盐田港为代表的深圳港口与广州港业务结构正好相反,“盐田港的欧美航线占比超过了70%”。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7月22日也曾表示,今年上半年,港口经济的整体形势是“内贸好于外贸,大宗货物好于集装箱”。
  1. 盐田港:“空箱正在减少”
  空箱压港
  周五下午3︰00的盐田码头。
  B区的闸口处,15条进闸通道仅开放了11条,八九辆货柜车正在等候进闸。
  “等待进闸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郑周说,虽然正是周五这样的货运高峰期。去年这个时候,郑周每次进闸一般要等半小时,“还可以在车上打个盹”。
  去年下半年开始,盐田港货柜车的流量明显减少。
  一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的高峰期,A、B闸区24小时的车流量大约2万-3万辆;而最为萧条的时候是今年春节前的两个月,车流量减少几乎一半,“那些排着队进闸的重柜车,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
  这一说法在拖车业得以印证。
  “去年11、12月,深圳就有40%-50%的拖车因为没有货源不得不停运。”深圳集装箱拖车协会秘书长许晓明7月25日表示。
  “老客户几乎一个不剩。”郑周说。工厂倒闭,货量减少,这家小小的拖车公司每个月仅能维持40-50个货柜的业务量,萎缩超过70%。
  重箱锐减的同时,港口的空集装箱堆积如山。
  盐田国际的办公大楼前,大片的空地上堆满空箱,而这块地去年还是职工班车的停车场。码头外的堆场上,全部被空箱填满,几乎看不到成片的空地。
  去年末,航运业的急转直下使得航运公司把大量空箱堆放到中国的码头。
  “国内主要的集装箱港口去年开始大量存放这些空箱,这一操作能够推高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繁荣账面上的数据。”招商证券港口分析师纪敏介绍,截至今年6月,盐田港的空箱比例约为38%。
  底部已经形成
  外贸形势的恶化,使得对欧美经济变化最为敏感的盐田港在去年遭受重挫。
  去年11月,中国外贸出现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今年上半年整体降幅超过20%。
  与此相对应,2008年,作为珠三角货物最主要出海通道的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出现了1989年开港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由2007年的1000万标箱下降到960万标箱,同比下降了3.3%。
  深圳港务局最新的统计亦显示,2009年上半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为379.1万标准箱,下降11.1%,而整个深圳港下降幅度为20.6%。
  “最糟糕的情况出现在今年2月。”盐田港一位人士透露,盐田港2月的降幅大约在15%,为上半年最低点。
  该人士表示,从去年至今的月度吞吐量数据来看,数据仍时常反复,二季度的降幅就超过了一季度,“形势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只能说没有继续恶化,环比回升都还谈不上”。
  不过,业界还是判断,底部已经形成。
  纪敏表示,现阶段来看,外贸集装箱业务仍处于缓慢复苏中的初级阶段,吞吐量表现反复亦属正常。根据他所了解到的情况,7月前20天深圳港口的业务量远好于6月。
  事实上,深圳的港口经济确实出现了向好迹象。
  “港口的空箱正在减少。”纪敏说,6月,深圳港集装箱空箱吞吐量环比下降10.9%,其中,深圳赤湾港的空箱比例从5月的31%直线下降到6月的24%。
  空箱的减少,意味着业务情况有所好转,也意味着港口的盈利将有所恢复。
  他预计到三季度深圳港口的表现会有改善,按照交通运输部的预计,全年全国集装箱吞吐量下滑7%测算,深圳港全年的降幅在15%左右。
  广东省交通厅提供给本报记者的分析材料亦显示,深圳港等外贸港主力航线降幅明显,广东港口今年年内外贸货物恢复增长的可能性并不大,“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广东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兴衰。”
 2. 广州港:“全靠钢铁和粮食”

  钢材进口翻了3倍

  “钢材进口几乎翻了3倍。”广州港集团新港码头一位组织货源的负责人7月23日说,钢材已经成了新港最重要的业务,而就在去年,这一码头还以煤炭和油品为主要吞吐货物。

  今年上半年,新港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450万吨,“与集团其他码头不同,新港提前8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生产任务。”

  这450万吨的货物吞吐量中,进口钢材超过了170万吨。

  中央此前抛出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引发钢铁需求的强劲反弹。交通运输部水运司的分析报告亦指出,上半年对铁矿石的超常规进口,成为北方港口吞吐量的主要增长点,“对港口来说,可谓‘有矿则富,有矿则强’。”

  这一现状投射在鲜有铁矿石入账的南方港口,则体现为钢铁进口量的激增。

  海关总署提供的一份分析材料指出,6月30日我国市场热轧板卷、冷轧板卷分别为每吨557美元、每吨700美元,而同期独联体热轧板卷、冷轧板卷出口报价仅每吨450美元、每吨505美元。

  这一价格差,使得6月当月我国净进口钢材19.2万吨,连续3个月呈现月度净进口格局。

  “形势在3月呈现明显好转。”上述广州港集团新港码头货源组织人士称,今年3月-6月,新港码头几乎每月都有100万吨左右的货量,以钢材等现货杂货居多。而今年1-2月两个月加在一起,货量还不足100万吨。

  “粮食和钢铁成为了广州港集团上半年的主要增长点。”广州港集团董事长陈洪先表示。

  广州港集团提供给本报的分类统计显示,上半年,该集团煤炭完成1984.7万吨,同比降低15.6%;油品完成609.8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成品油降幅达到12.5%;铁矿石完成88.2万吨,同比增长5.1%;钢材完成389.7万吨,增幅为31.57%;粮食完成315.3万吨,增幅为21.41%。

  6月份反弹明显

  虽然受益于大宗商品贸易的火热,在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广州港的吞吐量也未逃脱上半年的负增长。

  广州港务局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1-6月,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为1.73亿吨,同比下降3.5%,集装箱吞吐量为510标箱,同比下降14.5%。

  “南沙受影响较大。”数位受访的广州港集团人士一致表示。

  广州港南沙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邓国生告诉本报记者,去年的6-7月,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高位后,形势急转直下。今年上半年,南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5万标箱,同比下降17.1%。

  2004年投产以来,南沙港吞吐量一直维持着超高速的增长,就在2008年,该港完成了638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超过80%。

  前述广州港务局人士分析,南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中,内贸货物占比约70%,内贸集装箱货物以电器、建材等消费品居多,“南北贸易量相对均衡,进出大约各占一半。”

  而这部分终端商品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明显,国内消费增速的放缓,也直接影响了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此外珠三角外贸出口的放缓,也会影响内贸货物的采购量,“例如,此前部分珠三角工厂会通过集装箱从北方采购一些精煤,这部分业务就在金融危机以来大幅萎缩。”

  不过,从6月开始,南沙港的吞吐量有了明显恢复。

  据南沙港一期主力公司中层人士透露,6月份的进口拆箱量和出口装箱量比今年2月几乎翻了三倍。

  货柜车流量也开始恢复,本报记者获悉,南沙港1-6月的进出闸数据逐月上升。

  上述人士还介绍,空箱吞吐量的占比曾经一度达到45%左右高位的一期公司,空箱正逐月减少,“二季度以来,大概每月减少700-800标箱。”

  邓国生也表示,虽然去年6月的基数处于高位,不过今年6月的吞吐量也基本恢复到去年90%左右的水平。

  “从前20天的业务情况看,7月南沙港的吞吐量预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邓国生透露,南沙港年初制定的全年的目标本是与去年的638万标箱吞吐量持平,“考虑到上半年17%的降幅拖累,预计全年吞吐量同比略有下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