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遭60起贸易调查

2009-7-25 15: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际金融报》报道: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使得中国外贸产业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贸易摩擦应对形势进一步恶化。来自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产业和企业已经遭遇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举措,涉及金额达到82.67亿美元。   在7月14日于广州召开的“广东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研讨会”上,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刘丹阳说,考虑到2008年,中国企业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等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总涉案金额为62亿美元,“今年中国外贸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之多、涉案金额之大,均称得上是前所未有。”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8年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金融危机的到来,一是直接从规模上和数量上加剧了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严峻程度;另一方面,这些摩擦也表现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动向,给我们的企业和行业应对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刘丹阳说。
  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至今年5月,我国已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9起,涉案金额91.56亿美元;今年前6个月遭遇的各类贸易救济调查则达到60起,涉案金额82.67亿美元,同2008年全年涉案金额62亿美元相比,增幅明显。
  “从全球范围看,不仅发达国家搞保护,发展中国家也在搞保护。今年以来,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家遍及五大洲,美国、印度是最为突出的两个国家。此外,不仅我国有出口竞争优势的产品屡遭限制,而且还发生一个产品在多个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刘丹阳说。
  提及2008年以来的贸易摩擦形势,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总结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反补贴调查和知识产权调查急剧增加”。
  他说:“反补贴调查几乎到了平均每个月一起,知识产权调查则危害性特别突出。”
  刘丹阳也介绍说,截至6月底,我国企业共遭遇30起反补贴调查,“几乎是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就会提起反补贴调查;以往是美国、欧洲提,现在澳大利亚、南非、印度都在提,有的甚至照抄他国的调查方案和数据,形势十分严峻。”
  而以知识产权诉讼为核心的337调查,则成为一些国家、地区和跨国公司阻碍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大棒”。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所长王三永说,他所在的研究所和生产企业遭遇的“三氯蔗糖诉讼案”就是这样一起典型案例——占据国际市场95%份额的欧美跨国公司试图以知识产权为借口,通过337调查迫使新兴的中国企业彻底退出美国市场。
  虽然“三氯蔗糖诉讼案”最后赢得了诉讼,但广东食品工业研究所支付的各种诉讼费用累计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了预期值,全年盈利大幅缩减,一度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这种情况在中国企业遭遇的贸易摩擦中并不少见。”刘丹阳说,“一些跨国企业还在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通过种种贸易保护手段阻碍同类的中国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从而避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